
環球在線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6日報道,俄空軍總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將日前表示,改進型米格-31截擊機近期已經完成性能測試,等待裝備部隊,現有老款機型也將批量改裝。米格-31截擊機經改裝后,將大大提高俄軍的空防作戰能力。
米哈伊洛夫說:“對現有米格-31截擊機的改裝,實質性地提高了空防作戰能力,特別是有助于增強北部地區、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空防,這些地區的防空戰力在90年代曾遭到大幅削弱!
米格-31的改裝工作是在下諾夫哥羅德州“雄鷹”飛機制造廠進行的。俄空軍總司令還說,米格-31是俄防空兵的主要戰斗機型,俄空軍始終對發展該種截擊機的計劃予以高度重視,即使是在財政困難時也沒有放棄撥款。
·重點削弱第五代戰機隱形優勢
早在研制初期,米格-31就應用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次在改進機型中又揉入了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最新研究成果。
俄空軍總司令特別強調,這種新型截擊機將成為與第五代戰斗機旗鼓相當的對手。俄獨特的導彈技術和遠距離目標搜索能力,將大大削弱對手第五代戰機的“隱形”優勢,并使自己不易被對方發現。
此次改進主要是對米格-31的火控系統進行升級,包括改良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安裝全新高性能機載計算機,并加裝具備人工智能的火控程序。改進后,米格-31的目標搜索距離和火控系統性能都有大幅提升。此外,這種改進型截擊機增加了載彈量,駕駛艙內增加了新式戰術信息顯示設備,并增配了衛星導航設備。
火控系統更新后,米格-31將能發射獨特的俄制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其發射距離超過200公里。該機型打擊隱形戰機、巡航導彈及其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能力大大提高,其完成相關戰斗任務的能力提高了1.5~4倍。
·參考資料:曾稱霸空中的米格-31
米格-31是上世紀70年代研制成功的雙座雙發全天候截擊機,曾一度稱霸空中,目前仍是俄空軍主力防空機型。在其火控系統中,在殲擊機史上首次應用了“屏障”機載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的搜索距離達200公里,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并指引火力攻擊其中4個目標。該機主要用于在缺乏預警雷達支援的偏遠地區上空,獨立截擊敵機及巡航導彈。其特點是航程遠、速度快、升限高、載彈量大、火控系統和雷達功能強大。
米格-31的特殊之處在于,它能以自動和半自動的方式在雷達無法覆蓋的廣闊地理區域進行作戰。由于使用了性能卓越的“屏障”雷達,該機能夠替代遠程雷達預警和指揮機。在戰時,只需派出一支米格-31的四機編隊,便能控制距戰場900公里之內的廣大空域,并為其它類型的殲擊機指引目標。米格-31攜帶的制導武器還能摧毀小型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并到達其它殲擊機航程無法到達的目標。(來源:青年參考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