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戰: Sustain飛行器停泊在基地,士兵登上Sustain準備出發

飛行:Sustain亞軌道飛行器一次可搭載13名海軍陸戰隊士兵

抵達:作戰分隊由Sustain直接運抵戰區后,就可以準備行動

模擬圖:處于設計階段的亞軌道運輸飛船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1月號報道,美國打算于2030年建立太空中的海軍陸戰隊,可于兩小時內抵達全球任何地點。文章摘要如下。
任何戰地指揮官都會告訴你,將部隊運往作戰地點可能像贏得戰爭一樣困難。對現代軍人來說,沖突地點如此遙遠,即便是飛越另一個國家的領空也會引起復雜的政治考量。因此,迅速抵達作戰地點已變得幾近不可能。
但是,假如海軍陸戰隊的一群夢想家能夠如愿以償,那么30年后,海軍陸戰隊隊員可以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降落在世界任何地方,不必就借道外國領空的問題展開談判。這種效率驚人的運輸系統可能永遠改變美國的作戰方式。
這個計劃名為“小分隊太空運輸和插入”(Sustain),它是海軍陸戰隊提高速度和機動性的努力的一部分。利用亞軌道運輸(也就是說,飛行器進入太空并以很高的速度飛行,但并不真正進入軌道),海軍陸戰隊事實上能迅速將小分隊部署到世界各地。
負責這項計劃的是前海軍陸戰隊中校羅斯福·拉豐唐,他目前供職于與海軍陸戰隊合作的軍事技術咨詢公司謝弗咨詢公司。拉豐唐解釋說,從太空插入使海軍陸戰隊———一般是最先受命執行緊急任務的軍種———可以避免通常會遇到的種種復雜手續,而這些手續可能導致重要使命延誤或終止。不用等待盟國的批準,不用在沙漠中危險的指定地點集合,也無須借助直升機緩慢地飛越山區。相反,海軍陸戰隊日后或許會有無與倫比的出奇制勝之術,從而能夠執行從增援特種部隊到援救數千英里外的人質的種種使命。
杰克·瓦辛克上校是海軍陸戰隊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航天綜合管理處處長,他說:“Sustain只是一種利用太空極其迅速地把海軍陸戰隊隊員從一個地點運到另一個地點的能力。”Sustain計劃的研究總部就設在阿靈頓。
這項計劃正迅速獲得助力。國會大感興趣,因為它所承諾的能力顯然很有價值。而它所需的技術,從高超音速推進系統到令飛行器輕便而堅固的新型復合材料,在美國的軍事實驗室里已進入相當深入的研發階段。海軍陸戰隊預計在15年后能試飛原型機,它很可能分兩級,利用一架運載機在高空中將登陸機送入亞軌道。生產型可能在2030年左右推出,這個日期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樣遙遠。想想F-22“猛禽”隱形戰斗機吧,在歷經22年的研發之后,它現在正開始投入使用。
不過,整個設想仍然恍如科幻小說。問題在于支持者們能否把各種不同的技術結合起來,使該計劃成為可能。拉豐唐說:“Sustain并非癡人說夢。它需要的僅僅是把多種技術合為一體。”
海軍陸戰隊素有兜售冒險但卻具有革命性的理念的傳統,Sustain計劃只是其中最新的一個。它不僅有風險,而且要求武裝部隊各軍種中研發相關技術的人員通力合作。它將由兩級組成:起發射作用的運載機和登陸機。居于其核心的是登陸機———它將攜載著13名海軍陸戰隊小分隊隊員及其裝備飛越太空,重新進入大氣層,不偏不倚地從敵人頭頂上降落。
海軍陸戰隊歷來擅長插入麻煩地點,但如何離開才是困難所在。一種選擇是保留足夠的燃料,以便在一般高度上通過短暫的飛行抵達鄰近的基地或盟國。拉豐唐和其他規劃者還提出了一些別的撤離方式。登陸機如果攜帶足夠的燃料,便可依靠自身的動力飛回國;如果燃料不足,也可展開降落傘,在半空中被貨機攔截回收。最后,由于重要的是插入的速度而不是回程,撤離的工作可能沒有那么緊迫。海軍陸戰隊隊員和登陸機或許完全可以通過更為常規的方式撤離。在這時,外交挑戰可能會真的出現。
無論Sustain計劃是否有機會超越概念階段,毫無疑問的是,軍方規劃者正試圖提高美軍的機動靈活性。海軍陸戰隊的太空運輸聽起來或許不大可能,但對拉豐唐和其他負責展望未來戰爭的人們來說,這只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