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去年11月,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馬倫上將向布什總統匯報了一個以反恐為名的“千艦海軍”構想。布什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并稱將大力支持。幾乎就在同時,美海軍發言人向媒體發表談話稱,所謂的“千艦海軍”,并不是美國海軍要再建1000艘戰艦,其真正的含義是要聯合世界上所有能聯合的海上力量,共同應對海上威脅,形成一個國際海上聯盟。但這一構想一經媒體披露,當即遭到眾多亞洲和北歐國家的反對。美國《防務新聞》周刊日前發表系列文章,對“千艦海軍”構想作了解讀和評析。
·亞洲多國表示反對
亞洲地區分析人士表示,鑒于戰略不同、威脅判斷、財政吃緊和領土爭端等因素,這個構想行不通。在亞洲,“千艦海軍”很有可能永遠都不會離港。
伍倫貢大學澳大利亞海洋資源和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薩姆·貝特曼說,亞洲大部分人士認為,這一構想只是一種合作協定,主要適用于海岸警衛隊或海事警察。
貝特曼說:“由于使用海軍和海軍合作問題的敏感性,這在東南亞尤其如此。”
貝特曼預計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不會進行合作。他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不大可能就這個構想的實施達成協議。涉及到外界對維護馬六甲海峽的安全提供軍事援助方面,個中原因已經在過去講得很清楚了。還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國家已經開始實施一項政策:使他們的海軍減少對海峽提供安全保障的參與。”
印度尼西亞海軍參謀長高級顧問哈希姆·賈拉勒持相同看法。他說:“外國海軍不會在馬六甲海峽的印尼海域或者印尼其他任何地方進行巡邏,因為那會被視為一種侮辱,是對印尼領土主權的侵犯。此外,那可能還會引起與印尼海軍和印尼其他執法部門之間不必要的問題。”
對于海上航線和能源安全等問題,中國不大可能支持由美國牽頭的做法:協調立場,建立聯合海軍維護海峽安全。
·“千艦海軍”計劃在北歐受冷落
雖然北歐政府和軍隊對美國海軍的“千艦海軍”概念充分抱持良好愿望,但北歐防務分析師和地區官員們對這個概念能否變成現實存疑。
該建議的一般觀點是去年11月3日在奧斯陸舉行的名為“通向北約里加峰會之路”的會議上,由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馬倫提出的。邁克·馬倫稱,這種“合作海軍”的概念將是“全球海上合作,海軍部隊、海岸警衛隊、海事部門、港口運營機構、商船和許多其他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將共同合作,解決海上發生的問題和威脅”。
但挪威政府一名官員說,“千艦海軍”的概念尚未在北歐的政治和軍事層面進行討論。
該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說:“據我所知,‘千艦海軍’的主張只是政府的部長們在隨便交談時提到過。我不知道北歐政府對這個概念以任何嚴肅的方式進行過任何嚴肅的討論,也不知道有這樣的計劃。”
斯德哥爾摩的一位防務分析師說,“千艦海軍”概念不太可能給北歐政府和海軍留下深刻印象。
這位分析師說:“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海軍之間的合作水平很高,但當涉及國家安全問題時,即使是它們也不會很快引進分享情報的渠道。‘千艦海軍’計劃的主要問題是,至少從北歐的角度看,自然而然需要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情報體系。我懷疑任何北歐政府或海軍會被引誘簽署這樣一個計劃,現實中的也好,想像中的也好。”
丹麥國防部的消息人士說:“‘千艦海軍’計劃想像了一支為了更崇高的使命、20個甚至更多國家分享情報和協同作戰的全球海軍力量。這一計劃沒有什么現實意義。”
·“千艦海軍”計劃的構想激起了印度的興趣
美印兩國正努力達成某種海上合作協議,此間的印度官員、外交官和防務問題分析家特別感興趣的是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馬倫提出的“千艦海軍”的構想。
印度國防問題分析研究所的分析家庫拉說,印度如果加入會有幾點潛在好處。他說:“首先,印度將成為美國情報網的一部分。其二,信息共享既不會侵犯印度的主權,也不會違反國際法。第三,它將給印度帶來一種政治與外交上的善意,在印度至少在短期看可能不會簽署《防擴散安全倡議》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然而,由于反美情緒,可能會妨礙美印海上合作取得進展。
防務問題分析家、印度陸軍退役軍官拉胡爾·邦斯萊說:“但如果‘千艦海軍’的構想受到鼓勵,最終發展成為一項國際性的海上合作協議,印度將會改變態度,成為該計劃的積極參與者。因此美國需要采取策略對此進行包裝,不僅要引起海軍的興趣,還要爭取政府和公眾的支持。”
日本和韓國嚴重依賴駛經馬六甲海峽的油輪,因此參加“千艦海軍”有一定動機。
憲法和各種過時政策禁止日本使用軍事力量,因而束縛了日本的手腳,這很正常。但是,新書《地理因素和日本的戰略選擇》的作者彼得·伍利說,“‘千艦海軍’的構想實際上可能非常適合日本”。
在這個地區,從這一構想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會是韓國和日本,因為那將有助于打擊日本、韓國和印度洋之間的海域上發生的海盜行為和其他不正當行為。(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