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偵察兵進行扛圓木訓練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新華網消息,一個普通的海防戰士,一個“業余選手”,卻敢于在國際特種兵賽場上與高手競技,并取得輝煌戰績。2009年7月初,他與7名隊友一道,代表中國軍隊參加在斯洛伐克舉行的第14屆“安德魯波依德”國際特種兵比賽,一舉奪得13個比賽項目中的8個單項第一,取得金牌數、獎牌數兩項冠軍,并打破6項賽會紀錄。
這就是濟南軍區某要塞區炮兵一連班長張茂春,一個個頭不高、精瘦干練的士兵。
“走下國際賽場,我感到,斯洛伐克的輝煌,不是幸運,也不是偶然,它來自于日日夜夜的瞄準強手、扎實苦練。”12月底,記者在山東的海島訪問張茂春,與他握手時,感覺他的手上全是厚厚的老繭,這是他入伍5年來艱苦訓練的印記。
國際偵察兵比武,一直被稱作捍衛軍旗榮譽的戰爭。比賽設定在實戰背景下,要在50余公里的縱深內,晝夜連貫完成敵后傘降、特種射擊、武裝越野等13個課目。美國、英國等8個軍事強國都選派精銳力量,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強化訓練。重視程度之高、賽程之殘酷,都創造了歷史之最。
回憶起在斯洛伐克的參賽經歷,張茂春說,整個訓練與競賽,傷殘和死亡的危險無處不在。如果不下定敢于犧牲的決心,是不可能走上國際賽場的,更不可能取得優異成績。
比如跳傘訓練,被稱為生死一跳,危險系數更大。據教練員介紹,曾有32名特種兵死于這項訓練,而張茂春自己也親眼目睹了3名隊員摔傷或骨折。更具挑戰的,是他在這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跳傘。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比賽場上,情況變得更為復雜。傘降高度只有350米,而在國內的最低訓練高度是600米,350米這個極限高度還沒有人嘗試過。在這個高度跳傘,開傘需要150米,如果主傘打不開,那么只有1秒鐘時間打開副傘,可以說是生死一秒間。
比賽那天,又恰逢剛剛下過一場暴雨,地面風速達到每秒11米,超出了跳傘每秒8米的抗風極限。張茂春他們乘坐的直升機在S型山谷里左右穿梭,機艙里的強風吹得人站都站不穩。飛臨著陸場上空,向下看去,腳下只有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山脊,周邊全是原始森林,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不小心就會傘飛人亡。這時,張茂春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死,也要跳下去。隊長率先跳出機艙,他緊隨其后跳了下去。
張茂春和隊友們的出色表現,贏得外國隊員的欽佩和贊譽。頒獎的斯洛伐克國防部長說:“中國軍人不僅比賽取得了冠軍,他們敢于拼搏、不怕犧牲的精神,更加值得全世界軍人學習!”
“要超越所有的對手,成為真正的勝利者,必須有超越實戰的嚴酷訓練。只有訓練標準高于比賽,才能在比賽中穩操勝券。”張茂春說。
事實上,從張茂春當兵伊始,他就把“爭第一,當尖兵”當作戰士的本份和職責,苦練軍事本領。2004年12月,18歲的張茂春從沂蒙山區入伍來到某海防團。在新兵連,新兵每天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下蹲起立,張茂春堅持給自己加碼到300個;戰術基礎訓練別人做一遍兩遍,他每個動作做七遍八遍。結束考核時,9個訓練課目,他取得7個第一,被團里樹為訓練標兵,提前晉升上等兵軍銜。
新兵下連后,張茂春把團里每個訓練課目的尖子作為自己的對手,瞄著他們練。為增強體力和耐力,每天腿上綁著沙袋,身上穿著沙背心;為練好400米障礙,一有空就往障礙場上跑。不到兩年,將“對手”一個一個甩在身后,成為全團數一數二的“頂尖高手”。
2008年3月,張茂春作為炮兵專業出身的非專業選手,憑借體能、射擊、軍事地形學等方面的優勢,一路過關斬將,被選到要塞區偵察隊進行訓練。
參訓的37個課目中有35個他從未接觸過。面對大強度、高難度、超負荷的“魔鬼式”訓練,他一次又一次地向生理極限發起挑戰。
在高手如林的偵察隊,不吃苦絕對不行,沒硬功更是不行。張茂春說:“是軍人就要敢吃非常之苦,勇于接受各種挑戰,經受極限考驗。”4個月集訓下來,他以全部考核課目前三名的成績,第一個被確定為參賽隊員。
張茂春所在的某海防團政委張鑫告訴記者:“超人的成績背后是超人的付出,沒親眼見過張茂春訓練,根本就想象不到什么叫超越極限。”
看看張茂春的訓練情況:每天5次3000米沖刺,每周一次30公里的長途奔襲,每半個月背上35公斤行囊進行一次35公里的急行軍……這些訓練只是“家常便飯”。他還給自己另外開了“小灶”:40次“100米沖刺跑”,每次都要在15秒內完成;“跑圈訓練”按33秒內跑完200米的要求反復跑,直到脈搏6秒鐘內達18次才算過關。
集訓的前兩個月,張茂春腳上水泡連水泡,水泡壓水泡,最多時可達5層;胸部、大腿內側的傷痕反復地被磨破結痂,鉆心的疼痛讓他夜里難以入眠。
至今,他的肩部、胸部和四肢留下多處疤痕,還患上了腰肌勞損、頸椎突出、關節疼痛等病癥。張茂春笑言,這才是男人味嘛。
“要想戰場上保住命,就得訓練場上不要命。”張茂春常對戰友說,作為一名軍人,訓練時就要有狼一樣的精神、火一樣的激情,敢于超越自己,勇于挑戰極限。
挑戰極限,可不是簡單的比吃苦、拼體力。張茂春說,要善于用心動腦,在創新方式方法中提高訓練質量。2007年5月,營里組織400米障礙對抗賽,他以1秒之差敗給了本營炮兵二連戰士鄭曉夢。不服輸的他反反復復地練習,可成績始終不見長進。他在想,要是每過一個障礙物都能快0.1秒,總成績將直接提高兩秒。
于是,張茂春對每個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和高度進行測量,用自己快跑時的步幅進行計算,用攝像機拍下自己跑400米障礙的全過程,一有空閑就拿出來“放電影”,細心揣摸,仔細研究。經過多次實踐,他掌握了何處落腳最合適,騰空多高最省時,體力如何分配最科學,動作怎樣銜接最協調,訓練成績一下提高了3秒。
當兵5年多來,張茂春先后當過步兵、炮兵、偵察兵。每次轉行,他都當成學知識、練技能、長本領的難得機會,把每個專業、每個技能練到最精。當炮兵,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從一般炮手到瞄準手、從瞄準手到炮長、從炮長到全能炮手的“三級跨越”。擔任一般炮手時,他針對炮閂分解結合容易出現的問題,歸納總結出“分解結合程序化、位置擺放精確化、操作要領規范化”訓練路子,大大提高了操作速度,創造了35秒的最佳成績。當偵察兵,他從汽車駕駛到GPS使用,從滲透偵察到調制要圖逐項突破,尤其能熟練使用機槍、步槍、手槍、火箭筒等十多種輕武器,對陸海運動目標、夜間隱蔽目標實施跪、臥、立姿精度射擊,成為聞名遐邇的“全能射手”。
“當幾年兵能‘一專多能’練精就不簡單,張茂春卻能把‘多專多能’練到極致,開了全團之先河。”張茂春所在團團長李學春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