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戟II”D—5型潛射導彈是在“三叉戟I” C-4型導彈基礎上研制的改進型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該彈1990年服役,主要裝備“俄亥俄”級核潛艇,每艇載彈24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與“三叉戟I” C-4相比,“三叉戟II”D—5在長度上加長了3米,射程更遠,命中精度更高。每枚導彈最多可載12枚分導式彈頭,后來根據美俄間的協議,改為限載8枚,可分別攻擊8個目標,采用星光慣性制導系統。其打擊諸如地下導彈發射井、加固的地下指揮所等堅固目標的能力要比“三叉戟I”導彈提高3至4倍,因而被譽為美海軍戰略核力量的“驕子”。目前“三叉戟II”D5導彈已成為美國海軍所有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標準裝備之一,該型導彈的裝備將進一步滿足美國國家戰略威懾政策的需要,使美軍具備應付新型威脅的能力。
“三叉戟II”D—5型潛射導彈的技術性能數據彈長: 13.42米,彈徑: 2.1米,射程: 11100公里,發射重量:59000公斤,投擲重量:2722公斤,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態燃料,導引系統:星光慣性制導,彈頭: 8枚當量各為10萬噸TNT或47.5萬噸TNT的分導式子彈頭,命中精度:90米。
“三叉戟II”D—5型潛射導彈主要裝備美國海軍第四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該級潛艇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專為裝載“三叉戟I” C-4而研制的,也是迄今各國海軍中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核潛艇排水量重達18750噸,采用了高性能核反應堆、先進電子設備和多種降噪措施,每艘潛艇造價高達20多億美元,堪稱“潛艇之王”。該級艇的艇體屬單殼型,在結構與布置等方面均與眾不同。艇體艏艉部是非耐壓殼體,中部為耐壓殼體,整個耐壓體僅分成四個大艙,從艏至艉依次是指揮艙,導彈艙,反應堆艙和主輔機艙。指揮艙分為三層:上層設有指揮室,無線電室和航海儀器室;中層前部為生活艙,后部為導彈指揮室;下層布置4具魚雷發射管。導彈艙共裝24枚“三叉戟”導彈,對稱于中心線平行布置。反應堆艙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應堆。主輔機艙布置動力裝置。
首艇“俄亥俄”號(SSBN 736)1981年服役,共建造了18艘。前8艘(SSBN 726至SSNB 733)潛艇攜帶“三叉戟I”型潛射彈道導彈,后10艘裝備“三叉戟II”型導彈。此后,配備“三叉戟I”型導彈的潛艇也開始換裝成“三叉戟II”型導彈,每艘擁有24個垂直導彈發射管,可發射24枚“三叉戟II”型導彈。根據美俄達成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從2002年起,美國戰略導彈潛艇的數量將被限制在14艘。但美國海軍并不準備讓其中的4艘“俄亥俄”級潛艇退出現役,而是進行改裝,使其成為特種作戰的潛艇。每艘改裝后的潛艇將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和兩艘袖珍潛艇。這兩艘袖珍潛艇可一次運送9名“海豹”突擊隊員,執行偵察、偷襲、解救人質等行動,預計改裝任務將于2007年結束。此外,“三叉戟II”D—5導彈還裝備英國4艘“前衛”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并裝有英國自制的分導式彈頭,每艘攜帶16枚帶有8個分導式熱核彈頭的“三叉戟II”導彈,這就使英國擁有的彈頭總數從192枚增加到512枚。據英國國防部宣稱,目前裝備的“三叉戟II”導彈將在2024年時全部退役。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