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防部長蓋茨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解放軍報報道,2月1日,美國國防部對外公布《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這份起草工作歷時一年的報告,是奧巴馬政府發布的第一個關于安全政策和防務戰略的重要報告,對于觀察其軍隊建設走向具有指標性意義。與2006年2月公布的上一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相比,新版報告透露了美國防務戰略的一些新信息。
戰略重心:
側重打贏眼下戰爭
打贏當前戰爭與應對未來威脅孰輕孰重,一直是近年來美軍高層爭論不休的問題。報告不再把應對局部戰爭作為惟一或者主要的議題,也并沒有提到過去美軍一直強調的在全球不同地點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軍事戰略思想,而是明確提出“平衡建軍”思想,要在兼顧未來不確定威脅的同時,側重打贏當前戰爭。
報告為美軍設定的防務目標主要有四個,其中第一個就是打贏眼下的戰爭(其他三項是預防和懾止地區沖突、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保持和加強一支全志愿部隊)。這也是《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首次出現這樣的主題。報告指出,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國際安全環境,因此打贏眼下的戰爭是美軍最優先的任務,也是美軍建設的主要著眼點,于是,報告第一次把正在進行的戰爭“置于預算、政策和項目分配的首位”。
具體而言,在伊拉克,美軍行動的重點從作戰行動轉向穩定行動,重點是培訓伊拉克安全部隊。在阿富汗,集中力量打擊“基地”組織,計劃在2011年7月前將安全責任移交給阿政府。
建軍思想:
重點應對“混合戰爭”
報告認為,當今時代“是一個變化持續加快的時代”。基于安全威脅的判斷,報告在作戰理念上,提出了“混合戰爭”理論,強調美軍要面對的是高科技支持下的多形式戰爭,其中包括利用導彈或激光武器攻擊通訊衛星、計算機網絡攻擊、破壞衛星定位系統的行動、精確導彈打擊、路邊炸彈襲擊、通過電視和國際互聯網發動宣傳戰等多種現實威脅。為此,報告在職業軍事教育和人事政策部分的內容中強調,官兵要具備遂行穩定行動、反暴亂行動、幫助盟國建設軍隊的知識和能力,包括提高外語能力,掌握必要的國際知識,加強對外國文化的了解等。
與以往《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不同的是,今年這份報告沒有提出軍隊規模、建設目標。或許正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弗盧瓦爾所說,未來的安全環境復雜多變,應對不同挑戰的關鍵是軍隊的靈活性和多功能性,而不是軍隊的規模。
裝備采辦:
從追求高精尖轉向實用
冷戰結束以來,高技術武器裝備一直是美軍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面對類似游擊戰的非常規戰爭,這些裝備發揮的作用與其價值并不相符。目前,美軍開始改變一味追求武器高精尖的做法,轉而采取實用原則。
報告在進行廣泛調研后,認為美軍有效執行當前和今后任務的關鍵,是更好的賦能系統,包括偏轉翼飛機、無人機系統、情報分析和外語能力、戰術通信系統、更強大的空間資產、更有效的電子攻擊系統、更有彈性的基地設施等。為此,報告宣布停止生產F-22“猛禽”戰斗機和C-17運輸機,取消CG(X)巡洋艦項目,調整DDG-1000驅逐艦和“未來戰斗系統”的采辦計劃,推遲生產新的海上預置艦船和兩棲指揮艦項目(LCC),放寬采購新一代航空母艦的期限。調整的目的是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更為緊迫的任務上,如為抵御簡易爆炸物而開發的裝甲車,配備最新型“宙斯盾”系統的DDG-51驅逐艦等。此外,美軍計劃擴大AC-130重型攻擊機的數量,從2012年開始,將把16架新式C-130J改裝為重型攻擊機。
作戰樣式:
強調海空聯合反拒止作戰
報告給美軍規定了六項關鍵任務,即“保衛美國,支援國內地方政府;確保在反暴亂、穩定和反恐行動中取勝;增強盟友的安全能力;在拒止環境中懾止和擊敗侵略;預防和反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在網絡空間有效行動。”其中,第四項任務特別值得關注。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獲得先進的導彈、潛艇、無人機系統和防空系統,對美軍的干預能力形成了挑戰,美軍必須保持需要時對任何關鍵地區進行軍事介入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于美國維護超級軍事大國地位非常重要,因為美軍一旦失去向關鍵地區投送力量的能力,美國聯盟體系和安全伙伴關系的可信性就要打上問號。
總體來看,奧巴馬政府的這份《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可以看作是對布什政府單邊主義防務戰略的調整,對“9·11”事件后戰爭形態演變的深刻反思,也是對多年來美國過于強調技術優勢的建軍思想的修正,必將對美國軍隊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解放軍報 編輯:歐葉)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