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軍太空戰構想圖
中國日報網消息:目前,外層空間被外軍稱為是繼陸海空之后的第四作戰空間,因而成為各航天軍事大國必爭的新的戰略制高點。其實,自人類叩開宇宙之門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外層空間便愈來愈顯示出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緊密關系。近年來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陸海空更加依賴太空軍事資源的有力支持,奪取“制天權”意義重大。外軍認為,“天軍”建設已是大勢所趨。
“天軍”,是指獨立于陸、海、空軍之外的新軍種,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作戰的新型軍隊。外軍定義其主要任務包括:太空作戰、支援空中、地面、海上作戰和未來宇宙空間開發等。這樣一個多兵種合成的部隊,大體包括太空艦隊、地基部隊、航天和空天飛機部隊、火箭部隊、C4KISR——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和實時精確打擊部隊等。“天軍”的武器裝備種類繁多,主要有太空戰艦、太空港、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反衛星武器、太空運輸工具和軍用衛星等等。太空作戰的樣式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信息戰、衛星戰、激光戰、電子戰、反導戰和電腦戰等。
具備航天條件是建立“天軍”的重要基礎。航天條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人造衛星,而今各航天大國均有能力把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宇宙飛船,自美國“阿波羅”飛船實現載人登月迄今,已有20多名航天員駕駛飛船飛臨月球,人類太空飛行已不是夢;今天,隨著空間站、航天飛機、航天探測器等的空前發展和應用,使人類進入了嶄新的太空時代。
美國先行一步。在今天新的“星球大戰”戰略指引下,目前美空軍已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和推行新的太空作戰計劃。新計劃要求美國空軍要具備能在幾分鐘內部署、加強、保持和重新部署天基力量,具有從太空打擊地面任何目標的能力。
俄羅斯寶刀不老。據悉,早在1993年俄羅斯就著手籌建太空作戰、預警和偵察系統,并于1997年合并完成了火箭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防御部隊建設,到2001年已正式創建了“天軍”——航天部隊。目前,俄羅斯正在加緊利用前蘇聯留下的雄厚軍工科研實力“老底子”,集中力量著力發展太空兵。在反衛星技術方面,俄羅斯軍隊現已達到實戰水平,并針鋒相對地全面修訂了太空政策計劃,公布了《2006-2015年俄羅斯太空發展計劃》。
歐洲躍躍欲試。在當今太空舞臺爭奪戰正趨白熱化之時,歐洲各國亦不想袖手旁觀。為了打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壟斷局面,歐洲以商業目的為名,重點發展“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外電評論認為,“伽利略”計劃的正式啟動,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正式走上空間獨立的發展道路。未來,隨著歐盟太空科技手段研發的不斷深入,其綜合對抗實力將會加速增長。
印度雄心勃勃。印度國防部目前正在積極籌建太空司令部,意欲掌管印度全國的空間資源。其空間資產有一系列中遠程彈道導彈、各種軍事衛星和正在計劃研發的軍事航天器、太空作戰激光武器等,并設想將空軍轉型為“空天軍”,即“航空航天部隊”,以求在未來太空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據悉,印軍未來的太空司令部將采用美國模式,該機構能在衛星、空中預警系統和戰斗機與戰斗機間協同,把航天和航空統管起來,以統一指揮其空軍和未來“天軍”。
日本不甘寂寞。有外電披露,日本正式制定并推出的太空開發計劃,其核心思想是把太空技術藏于民間,并暗中開發軍事高精尖技術。目前日本已投入巨資進行月球探測,其計劃中一項重要技術是航天器變軌技術,如此項技術用于洲際導彈,則是突破導彈防御體系的有效手段。日本的火星探測也是馬不停蹄,早以“希望”號投石開路。此外,日本一直在致力開發多系列運載火箭,而只要在這些火箭上加裝制導系統和彈頭,就可以發展成彈道導彈。
可見,21世紀,寥廓太空不再寂靜。未來,各國從各自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出發,均需做到未雨綢繆。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