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司向二戰中國勞工認罪反省人均賠償近5萬元人民幣
中國二戰被擄往日本信濃川縣勞工今日在日本東京簡易法庭,與日本一公司達成和解協議。
今日北京時間14時整、東京時間15時整,中國二戰被擄往日本信濃川勞工與日本西松建設公司達成和解協議,5名勞工代表在和解書上簽字。
在和解協議中,日本西松建設公司“承認抓擄和奴役勞工的歷史事實、認識到企業的責任,深刻反省,表示謝罪”,并支付1.28億日元的賠償金,折合人民幣900多萬元。當時被擄往信濃川的共183名受害勞工得到每人近5萬元人民幣的賠償。
當時記錄在冊的183名勞工中有60余名勞工現已找到,中方律師正在搜尋其余受害者及家屬。這筆賠償金將交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托管,成立由受害勞工、中日雙方律師參加的管理委員會具體管理,從而形成以受害勞工為主導的、透明的被擄勞工基金模式。
與簽署和解協議同時,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及其信濃川分會、中國法律援助團在北京發表聲明,均認為“這一和解協議的達成一定程度上安慰了二戰期間飽受苦難的被擄勞工及家屬,告慰了已逝的信濃川受害勞工的靈魂,更重要的是,這一和解是邁出了全面解決二戰被擄勞工問題的重要一步”。
二戰結束前夕,大約有4萬中國人被強擄到日本礦山等地,從事殘酷的高強度體力工作。從1995年至今,二戰被擄勞工提起的訴訟基本均被日本法院判決敗訴。
截至目前,“以非訴手段解決被擄勞工對日索賠”的第一例是西松安野賠償案。而此次西松信濃川勞工索賠案,西松公司除謝罪賠償外還“深刻反省”,同時加大了賠償金額。
中日兩國法律援助團見證了這一和解。中方律師付強認為,此次信濃川索賠和解協議的達成,對于其他中國勞工對日索賠問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特約理事朱春立認為,此次和解是在日本解決的,日本的社會輿論將會影響政府的態度,在對日本政府的索賠問題上也可能是一定的突破。 (中國青年報北京4月26日電 實習生 方天天 記者 莊慶鴻)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