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右)與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倫海軍上將在五角大樓舉行聯合記者會。新華社記者王豐豐攝
陳炳德抵達美國 解放軍總參謀長時隔7年再次訪美
陳炳德總長訪美的六大看點
專家稱解放軍總參謀長訪美可能談及南海問題
海軍少將楊毅:中美兩軍良性互動“鑰匙”在哪
1.對臺軍售
美國不僅軍費世界第一,軍火銷售也是世界第一。美國國會2008年報告顯示,美國當年對外軍售總額占全球的68.4%,其中一部分就流向了中國的臺灣。
美國對臺軍售在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同時,也給中美關系帶來了嚴重消極影響。最近一次對臺軍售發生在2010年年初,根據這項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的計劃,美國向臺灣地區出售的武器包括“黑鷹”直升機、“愛國者-3”反導系統(如左圖)、“魚鷹”級掃雷艇、“魚叉”導彈、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等,總價值近64億美元。
2.對華偵查
仰仗其科技和軍事實力,美國多年來通過衛星、偵察機、艦船等在世界各地刺探搜集情報,中國的周邊海域(黃海、東海、南海)則是美軍的重點偵查區域之一。這些行動不僅違反了國際法,有時甚至侵犯了中國領空領土。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機事件就是明顯一例。
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3月,美國“無瑕號”監測船(如右圖)闖入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距離中國海岸線120公里處活動,隨后還派出“鐘云號”驅逐艦護航。“無瑕號”具備探測和追蹤潛艇的能力。
3.技術禁令與對華歧視
多年來,美國一直嚴格限制其高技術及其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這不僅僅導致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而且限制了中美兩軍交流。比如,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的《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就含有少數議員提出的多項反華條款。美國國會2000年通過的《迪萊修正案》,則對美國與中國軍事合作的12個領域做出限制……這些歧視性法案,有待美方調整或廢止。
4.聯合演練
在亞太地區,以各種名頭與美國開展雙邊或多邊聯合軍演的國家有日本、韓國、印度、菲律賓、泰國、越南、孟加拉、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國。相比之下,同一地區的中美兩軍間為數不多的聯合演練則多局限在人道與救災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