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國產武直10武裝直升機在珠海三灶機場進行飛行訓練。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盤點珠海航展上的“明星”裝備
近來有一件事引起了國內軍事愛好者的高度關注,那就是珠海航展。那么這次珠海航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人氣?為什么會有這樣高的關注度?關鍵在這次航展中,有一大批國產的新型武器裝備首次亮相。無論是武直-10、武直-19,還是被大家稱作殲-31的新型戰機模型,以及“翼龍”無人機,這些東西首次出現之后,都讓國內的軍事愛好者們興奮不已。
那么這一屆珠海航展中體現出來的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水平和實力究竟怎么樣?距離十八大提出來的要求和目標有多大的差距?在十八大報告當中專門列入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問題,標題是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專門提到了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問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出了三方面的做法,一個就是要堅持以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為先導;第二是著力提高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第三是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我們能看到提高國防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實際上就是對國防科技工業提出的要求和目標。
用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和目標比對珠海航展所體現出的水平,我們就可以感受出這當中還有多大的距離。在珠海航展這些熱門展品的報道當中,所有的媒體幾乎都用了十分相近的口吻對它們進行描述。比如說武直-10,被稱為中國版的“阿帕奇”;“翼龍”被稱為中國的“捕食者”;而“殲-31”則被稱為中國的F-35。這一系列的“中國版”、“中國的”體現出是,這些新型的國產技術裝備距離自主創新仍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