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會慢慢淡化。但是,對于親眼目睹過9·11的人來說,遺忘并不是簡單的事情。”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中心新聞專題部主任李培春 (時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紐約首席記者、9·11事件目擊者和報道者)
***“困在大樓上的人手拉手往下跳”
最讓我揪心的一刻,就是這些絕望的、被困在大樓上的人往下跳的時候,而且這一刻迄今仍在不停地重復。比如說兩個人在往下跳,但你看過去就是兩個小黑點。最多的一次,我看到四個人一起手拉手往下跳。
沒想到大樓會倒塌,沒想到突然一下子大家尖叫,一起看到大樓就像巧克力一樣慢慢地融化。無論是在電視里看到,還是我在大樓底下親眼看見大樓瞬間崩塌,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這種驚詫、恐怖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
***“遺忘不是簡單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會慢慢淡化。但是,對于親眼目睹過9·11的人來說,遺忘并不是簡單的事情。
2002年駐站結束回國后,我也有一些機會去美國。盡管很多時候行程安排都很緊,但每次到紐約,我都會去世貿大樓遺址。和作為游客去參觀不一樣的是,我總是一個人獨自去,回想這個事件,憑吊那些消失的生命。
2003年8月,9·11事件兩周年紀念日之前,我再次來到紐約。雖然是在休假,但仍然想自己做些什么事情,來紀念這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于是,我帶著采訪機,找到《中國日報》北美地區發行經理孫玲玲。恐怖襲擊發生時,她曾經在世貿大樓工作,她是這場恐怖襲擊的幸存者。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個人的思考,用“再經歷”來憑吊那場帶給我強烈震撼的恐怖襲擊事件。
***“增加了生活中的恐懼”
如果說拿現在的美國和9·11事件發生之前的美國相比,我想其國內環境可能更不安全。雖然恐懼感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但那場襲擊帶給普通民眾心靈的震撼是長久而深遠的。當我在美國人口密集、繁華的大城市,比如紐約,參觀或者游覽的時候,心里偶爾會掠過一絲陰影,也會警告自己一下提高防備。雖然說9·11徹底改變美國人生活有些夸大,但毫無疑問的是,9·11讓每個人都開始有了防恐的意識,增加了人們生活中可能會有的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