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對于大部分在華美資企業來說,曾難以捉摸的“中國夢”正迅速地變為現實。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在華美資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盈利突破20億美元大關,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以上。美國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師約瑟夫·昆蘭預測,今年美資企業盈利可望超過上世紀整個90年代的盈利總和。
在歐盟前晚發表對華貿易文件抱怨歐盟公司在華“艱難掙扎”之際,美國企業在中國卻前所未有地進入了“豐收期”。《今日美國》昨天發表題為《美國企業在中國起飛》的特別報道稱,100多年以來,美國企業終于第一次做起了甜蜜的“中國夢”。
美國經濟分析局(U.S.BureauofEconomicAnalysis)發布最新數據稱,今年上半年美資企業在中國的盈利超過2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50%以上。而根據美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最新數據,81%的美資企業在華業務目前處于盈利狀態,一半以上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利潤率高于其全球業務的平均水平。
而根據美國政府1999年的調查數據,當時僅有57%的美國企業在華業務處于盈利當中。
·“我們在中國很好”
“我們在中國很好,業務增長正處于加速之中”,星巴克發言人伍恩表示,這家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經營商目前在中國的業務已鋪到了19個城市的190多家門店。前天,還剛剛通過收購北京美大咖啡,加速了其在華的獨資步伐。
全球最大的工程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上周在美國剛剛公布了盈利增長23%的三季度財報,盡管像其他的美資公司一樣,卡特彼勒對在華的盈利數據諱莫如深,但還是在財報中特意點到了中國業務迅速增長對總盈利的引領作用。在過去的2年半時間里,卡特彼勒的在華雇員增長了一倍,已高達5000人。
“隨便到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到處都是大規模的基建工程,這里都是我們的機會。”卡特彼勒中國區發言人杜根表示。通用公司員工在中國生產線上工作。
·700年的中國淘金夢想
“一次又一次的,中國打碎了外國人淘金的夢想”,美國著名記者喬.斯塔威爾在這本美國最暢銷的“中國類”書籍《中國夢》中曾慨嘆道,他在書中追溯了西方試圖與中國做生意的700年歷史。
斯塔威爾認為,從馬可.波羅開始,盡管無數的西方人懷著淘金的夢想來到中國,但他們的下場通常是一無所獲,“戰爭、動亂、腐敗、官僚主義和貧困的農村毀滅了大部分的夢想”。
歷史上,利物浦曾是世界的棉花之都。那里當時有一句話說,如果我們能說服每個中國人把衣衫加長一寸,我們利物浦的棉紡廠將永遠忙碌不停。對于包括美國人在內的西方人來說,這段往事足以提醒他們想在中國發財是多么一件荒謬的事情。“每個中國夢最終幾乎總是變成中國噩夢。”斯塔威爾稱。
·美國企業開始了解中國“生意經”
《今日美國》評論稱,美國的企業已逐漸開始適應中國的商業環境。美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首席代表溥樂伯表示,美國企業們已從前些年不盡如人意的發展中吸取了足夠的經驗,“我們的企業們訓練出了人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團隊,樹立了品牌。”
盡管絮聒美國企業也在抱怨著中國商業環境的一些不完善,但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數據,97%的美國企業表示,他們對未來5年在華的發展充滿信心。“中國的經濟在發展,美國企業的利潤也將隨之高速增長。”(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