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度世俗國度的宗教底色

2006-10-30 15:02:39

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沒有國教,有著政教分離的傳統,但是天主教會在“美國是如此重要的機構,在我們國家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布什語)。可以說,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宗教色彩最濃厚的國家。

 

早在19世紀,法國的著名政治學家阿歷克西·托克維爾就曾說過:“宗教在美國不直接參與社會政治,但它卻被看成是國家政治機構最重要的部分。”2002年5月,美國總統布什在同教皇保羅二世就當時所披露的美國天主教性丑聞問題舉行私人會談時也提到,天主教會在“美國是如此重要的機構,在我們國家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成為描寫世界末日的暢銷書《遺棄》系列的書迷,這一現象值得深思。那么,宗教在美國這樣一個高度世俗的國家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地位和影響呢?

 

·宗教色彩最濃的發達國家

 

美國沒有國教,它有著政教分離的傳統。但是宗教在美國社會生活和政治文化中卻是一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力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可以說,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宗教色彩最為濃厚的國家。

 

在美國,信奉新教的居民約占57%,信奉天主教的約占28%,信奉猶太教的占2%。還有相當數量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

 

蓋洛普調查公司曾經對美國的宗教情況進行過一次深入的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在每十個美國人中,有九人說他們從不懷疑上帝的存在,八人說他們相信自己將會在末日審判時被召喚到上帝面前述罪,此外,90%的美國人做過祈禱,88%的人相信上帝對他們的愛。”

 

美國宗教活動場所數量眾多,分布很廣。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指出,“美國人均擁有的宗教活動場所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并且許多新的宗教場所仍在不斷地建造當中。”

 

除了教堂以外,美國各大學及其他公私機構,如醫院、監獄、警察局、消防隊、夏令營、機場,以及愛國者和退伍軍人協會中,都雇有專職或兼職的牧師從事宗教服務。更為夸張的是,就連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每一屆會議也都是以來自華盛頓的牧師輪流主持的禱告開始的,兩院都設有專職牧師為議員們服務。

 

·宗教信仰的內核被“挖空”

 

美國社會之外的人往往會產生這樣一個疑惑:既然美國社會生活中宗教色彩如此濃厚,那么為什么離婚、墮胎、犯罪及濫用毒品這些違背傳統宗教準則的行為仍在美國普遍存在呢?

 

威斯康星大學的托馬斯·里夫斯教授在其新出版的著作《解剖美國人的靈魂》中分析了美國宗教的另一面。他指出,“現代美國的基督教,大體說來是不惹人討厭的。它傾向于輕松、樂觀、方便和包容;它不要求自我犧牲、紀律、謙卑、對來世的看法、對靈魂的熱忱,以及對上帝的恐懼和愛。”里夫斯稱此為“文化基督教”或“消費基督教”。他寫道,為了實現美國夢,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我們被自己的工作所吞噬,我們陷入了對權力、金錢、社會地位和享樂的無盡追求中,以求“個人滿足”和幸福。里夫斯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宗教信仰的內核其實已被“挖空”。

 

實際上,宗教特別是基督教對美國人的影響更多地是體現在文化層面的,而且這種文化的影響在很多時候是潛移默化的。即使不信教的美國人在交談中也常常使用如“巴別通天塔”、“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仆不侍二主”等等這些《圣經》中的語言。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說,這些用語已經成了美國人思維的文字符號。

 

·第四次宗教大覺醒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又一場宗教大覺醒正在美國興起,如今已為人父母的“嬰兒潮”一代正在向宗教回歸。

 

在美國不長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三次大型的宗教復興運動。1730年~1760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在達成了以清教徒思想為核心的宗教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天賦人權,反對暴政”的政治共識,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斗爭提供了道德依據,其影響猶如一次“心靈上的大地震”。1800年~1839年。這場運動在復興基督教道德的基礎上,把善惡標準的應用擴大到了批判奴隸制的罪惡和廢奴問題上,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對后來北方人民團結一致取得南北戰爭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890年~1930年。它一方面極大地刺激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派別的發展,另一方面,作為基督教對當時廣泛流傳的社會主義思潮的反應,也產生出了基督教社會福音派,這對于羅斯福總統實行新政、大力興辦社會公共工程、建立社會保障體制和美國日后走向福利國家的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

 

目前的第四次宗教復興運動的導火索是道德危機,尤其是家庭解體對基督教傳統價值構成的嚴重沖擊。這次宗教復興運動以“親家庭”為核心,同時將“親美國”自然地融于其中,在表現形式上以積極參與政治斗爭、打贏在社會政治問題上基督教傳統道德與家庭價值觀的保衛戰為特點,吸引和動員了眾多的保守派群眾。

 

這表明,冷戰后美國社會盡管變化很大,但宗教傳統的根基依然存在,用基督教的道德來凈化社會風氣、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傳統,已成為美國社會周期性自我調節、自我整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宗教右翼“布道”于美國政治

 

近年來,隨著美國國內社會問題的日益尖銳,宗教右翼的發展及其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尤為突出。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宗教右翼的崛起再次揭示了作為美國文化基本因素的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作用。宗教右翼,即宗教中的保守派,主要指美國各教派中在社會道德與政治上持保守觀點的基督教保守派。

 

美國當代政治分析家詹姆斯·伯恩斯認為,宗教右翼的觀點可概括為四條原則:親生命、親家庭、親道德、親美國。此外,宗教右翼的思想也體現在其追求的社會目標上。宗教右翼中最大的政治團體“基督教聯盟”總干事拉爾夫·里德在其代表作《政治上的不正確:美國政治中的信仰因素》一書中明確表示:“如果宗教保守派取得了在美國政治與文化生活中所應得到的恰當的領導地位,我們將努力創造出一個我們大家都喜歡生活在其中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左鄰右舍是安全的,家庭是穩定的,學校教育是成功的,政府比較小,賦稅比較低,公民權利更有保障。”

 

宗教右翼作為一支社會力量參與政治時,其突出特點是能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動員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形成公開而強大的政治攻勢。教會不是政府,但教會對教徒的號召力及其強大而有效的籌資功能,卻遠勝于政府和非宗教社會團體。因此,誰掌握了教會,誰就掌握了最為豐富的社會資源。

 

由于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又有一套嚴密有效的動員體制,宗教右翼才得以在美國兩黨的政治斗爭中有效地發揮作用。1994年,當共和黨一舉奪得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時,共和黨領袖多爾的首席競選顧問威廉·萊西曾感嘆地說:“沒有宗教右翼卓有成效的支持,一個共和黨人要想贏得競選提名或大選是絕對不可能的。”1996年,競選連任的克林頓除公開表態支持在公立學校進行祈禱的權利外,還在白宮接見了在全美有影響的100名牧師,以此改善與基督教保守派的關系,爭取保守派選民的支持。由于宗教右翼勢力的影響不斷上升,美國國內政治斗爭必將呈現出新的變化。(來源:世界知識 編輯:陳凡)

 

主辦單位
唯一咨詢機構
網絡支持單位
往期精彩對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 最近的中文字幕国语电影直播|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2021天天操| 女人18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日本孕妇大胆孕交|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老师您的兔子好软水好多动漫视频| 国产色视频一区| nanana最新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毛茸茸的丰满熟妇|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男人都懂的网址在线看片|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动态图二三|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 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 久久久精品一区|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