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大片這個概念,應該是1994年起內地引進十部大片開始才有的。一晃至今,已是10個年頭。還記得第一部引進大片,是哈里遜·福特的《亡命天涯》。那時的一年有10部大片的名額,到如今,已是一年20部大片的名額。
這10年來,數數怎么也看了超過150多部大片了吧。還記得國人第一次被大片的”大”所震撼,就是施瓦辛格的那部《真實的謊言》。再回首,那部“勁到爆炸”的大片,當年是以怎樣前所未有的視聽效果讓受慣“教育”的內地觀眾“目瞪口呆”的———這4個字是位業內資深人士親眼目睹后相傳下來的。
大片的好處最主要的有:一是讓內地觀眾從此擁有了和世界人民同步的電影體驗。全球一體化,對于電影這個時尚娛樂來說,當然是內地廣大影迷殷殷盼望已久的利好消息。
大片的第二大好處,當然是促進國內電影市場的競爭意識和機制。大片一來,誰與爭鋒!那些拿“保護民族電影”的幌子來掩蓋自己影片因教條虛假而沒有市場的導演制片們可就開始站不穩了。這10年,“狼(大片)來了”之聲仍絡繹不絕但余聲漸弱。大浪淘沙,只要是金子,自然會發出光芒;只要是好片,自然會有票房。從《紅河谷》、《甲方乙方》、《生死抉擇》,到去年《英雄》票房超過《泰坦尼克號》,至少證明如果沒有大浪,起碼不會那么早淘到金子。
大片的第三好處,是大大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10年大片多少部,平均每年大片都占6~7成總票房。據說海關10年引進大片稅額就是9億。可就是這一部部大片,救了多少電影院和電影公司?單發行大片的電影公司也由開始的中影一家變成加上一個華夏公司了。
進口大片的三大附加值更不容忽略。一是,在視聽一流的進口大片帶動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影院改造至今方興未艾。超大銀幕,數字立體聲,八聲道,DTS,后環繞,行距和座位距離的增大,無障礙視野,人性化服務,貴賓房,能放飲料的扶手……10年前,還有很多大城市都是是在一起來就噼啪作響的座椅,頭頂著大風扇看電影呢。十幾個廳的電影城,五星級電影城,聽都沒聽過。二是娛樂指數大幅度上升,首映禮,明星,成龍,李連杰,張曼玉,到奧斯卡得主芮妮·茨薇格,咱中國人,還真是見識了不少。
另外一個附加值就是盜版。有誰統計過,10年引進大片的盜版票房有多少?絕對是個天文數字。盜版制品讓很多觀眾以另一種方式接觸大片,一種便宜的和低素質的電影體驗的方式,無形中又是另一種大片的普及教育。———這可以算是當年引進大片初衷之外的收獲吧。(來源:信息時報
編輯: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