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周美國首都華盛頓經歷了三場風雨,白宮官邸內可謂好戲連臺。2005年10月24日,布什總統提名本·貝南克(Ben
Bernanke)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10月27日,白宮又撤回對哈里特·邁爾斯(Harriet
Miers)擔任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次日,特別檢察官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Patrick Fitzgerald)正式起訴副總統切尼的幕僚長小劉易斯·李比(I.
Lewis "Scooter" Libby Jr.)。風風雨雨中,貝南克這個名字始終都是國會山、大學校園和華爾街的熱門話題。
布什總統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正式提名貝南克接任美聯儲主席以來,美國政壇、學界和華爾街對他的反應完全可以用“一片歡呼”聲來形容。當天,這個消息也令華爾街股市上揚。如果他的提名獲得參議院通過(一般認為他會輕松過關),貝南克將在2006年1月31日接掌美國聯邦儲備局。
“我認為貝南克上任后的最初3-6個月中,聯儲局的政策不會有很多變化,對中國乃至亞洲經濟的影響也可能很小。”美國馬里蘭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彼得·莫里奇(Peter
Morici)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就美中經貿關系而言,貝南克關注的重點仍然是美中貿易和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等問題,“當然即使有變化也要看當時的美中經濟狀況。如果美中貿易逆差仍然很大,美元和人民幣匯率仍然是問題,他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動。”
·政治低調的貝南克
聯儲局行使美國中央銀行職權,制定貨幣政策。又由于美國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美聯儲主席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神經。有人因而把聯儲局主席稱為美國乃至世界領域內一言九鼎的“經濟沙皇”。
貝南克到華盛頓幾年間已經在聯儲局成為講話拋地有聲的權威人士。他在一系列的經濟問題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避免和白宮官員及頂頭上司格林斯潘發生沖突。他在接受布什提名的發言中表示,未來數年聯儲局將“繼續發展”(continued
to evolve)。為了安撫金融市場的擔憂,他特別指出上任后將優先考慮“保持格林斯潘年代的政策和策略的連續性”。
在國會山,不僅是共和黨議員對這項提名表示歡迎,民主黨議員也對貝南克大加贊賞。紐約州民主黨資深參議員,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委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的評論也許最有代表性。他說,“我們需要的(聯儲局主席)是一位審慎的,不帶意識形態色彩,同時又了解聯儲局的要責是抑止通貨膨脹的人。看起來貝南克正是這樣的合適人選。”
現年51歲的貝南克2002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的職位來到華盛頓擔任聯儲局理事。在美國,大多數從學界走向政壇的官員只是把從政作為學術生涯的一段插曲。但是貝南克顯然更愿意把從政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這期間,他把自己在普林斯頓大學附近一幢價值63萬美元的房子賣掉,又花了83.9萬美元在華府買了新家,可見其從政決心。他在美聯儲供職三年后,成為白宮貿易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熱門人選。今年6月布什總統提名他出任這個職位,從此成為布什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不過在布什提名他出任聯儲局主席前,貝南克在華府幾乎不為政客們注意。難怪上周在國會山還不斷有議員問到,誰是貝南克?
美國媒體指出,政治趨向不明確正是他能夠獲得布什提名的一個關鍵因素。雖然他是布什的首席經濟顧問,但他與總統沒有很深的政治紐帶,和布什家族也沒有深交。貝南克因此也就沒有裙帶關系之嫌,容易獲得民主黨人的好感。在美國經濟學界,貝南克是公認的貨幣金融政策專家。在經濟學家和投資人正擔心布什是否會把一個帶有很強黨派意識的候選人送上聯儲局主席寶座時,貝南克獲得提名對大家無疑是一個相當大的驚喜。分析人士認為,貝南克在經濟學界的聲譽,加上政見低調和沒有裙帶關系將最終把他送進聯儲局主席辦公室。
·華爾街反映熱烈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說:“這項提名太好了。整個經濟學界都為此歡呼。”
貝南克低調的政見也為他在學界贏得了朋友。從政前,貝南克寫過十來篇有分量的經濟學論文和一本與人合著的經濟學教科書。他的合著者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H.
Frank)說,他當時并不知道貝南克是一個登記在冊的共和黨人。弗蘭克本人在學界是人人盡知的自由派人士,而貝南克卻不是。弗蘭克在聽說布什總統準備提名貝南克任聯儲局理事后,他還認為貝南克和他一樣是民主黨人。于是他覺得很奇怪,布什總統為什么會任命一個民主黨人擔任這個職位?可見貝南克的政治趨向在學界同樣不引人注目。
華爾街對他反映也相當熱烈。莫里奇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這主要因為貝南克是一位主張低通脹的鷹派人物。華爾街的投資人和銀行家都喜歡“通脹老鷹”(inflation
hawk)。預料如果貝南克得到參議院確認,他將繼續奉行格林斯潘的低通脹政策,把通貨膨脹率維持在較低水準。不過,一些經濟學家擔心,貝南克領導的聯儲局可能變得“學究氣”太濃。貝南克近年來在聯儲局的發言總是有一長串注釋和引用文獻,令人印象深刻。
·貝南克:讓美聯儲更透明
作為行使美國央行職權的聯儲局,其未來政策走勢令人關注。貝南克已經明確表示,他未來的公開發言將主要局限于聯儲局政策,即銀行法規,利用利率控制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等問題。正如貝南克曾在2004年所說,他認為聯儲局的“主要責任是在一些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方面,發揮不帶黨派之爭的顧問作用。”
在主要政策方面,貝南克已經多次重申要保持格林斯潘的既定政策。不過,分析人士指出,貝南克至少在一點上與格林斯潘不同:增加聯儲局的透明度。貝南克曾多次坦率主張,只有人們知道聯儲局在做什么,金融、股票等各種市場才能夠有更好的表現。而格林斯潘似乎認為不需要讓外界了解聯儲局的工作。他就任聯儲局主席18年來最為人熟知的引語中就是他剛上任(1988年)時說過的一句話:“我猜想我應該警告你們。如果我把話說得特別明確,你還可能會誤會我的意思。”此外,貝南克還說過,聯儲局不應該通過提高利率來對付股市泡沫。這樣的做法并不能減少投機,相反還會損害整個經濟。這些觀點與格林斯潘的言論也有很大不同。
貝南克還主張設立通脹目標。可以肯定,面對美國聯邦財政赤字高漲,消費者信心不足,股市不振、美元匯率疲軟等問題,貝南克未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遏制通貨膨脹。金融界人士認為,在貝南克上任時――也就是明年二月――美國利率將到達4.5%。這是多數人估計的中性“水平”,既不會刺激經濟過度增長,也不會抑止經濟增長。那時對貝南克最大的考驗是:是冒著通貨膨脹的風險停止加息,還是承擔削弱經濟增長的風險繼續加息。
在過去18年,即使聯儲局不采取任何行動,格林斯潘只要講幾句話常常能夠震動投資人和政客們。格林斯潘也經常憑直覺識別出尚未轉化成傳統經濟學模型前的一些重大經濟變化。
“貝南克是貨幣政策專家,但作為聯儲局主席他還缺乏的‘華盛頓經驗’(從政經驗)和‘華爾街經驗’。他是否有格林斯潘這樣的能力,尚待觀察。”曾任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師的莫里奇如是說。
去年貝南克上報的公務員財產申報單上的個人財產(主要是退休金帳戶,購買的互助基金和政府債券)為110萬至560萬美元,而格林斯潘的資產為430萬至940萬美元。(來源:華盛頓觀察
編輯: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