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2001年,菲律賓前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因受賄、違反憲法和違背公眾信任而被迫下臺,時任副總統的阿羅約在“人民革命”中登上權力頂峰,而今,被選舉欺詐和家人腐敗丑聞困擾的阿羅約正同樣面對下臺呼聲和彈劾危險。
2005年7月13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爆發大規模游行抗議活動,數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受到選舉舞弊指控的阿羅約下臺。阿羅約努力在一層層政治旋渦中逆流而上,挺過了此次危機。
**放低姿態力挽狂瀾
“我道歉。我將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6月28日,阿羅約表情凝重,語重心長,在對全國電視講話中做出出人意料的表態。
6月5日,菲律賓一家廣播公司通過電臺播放了一盤據稱是阿羅約與一名選舉官員在去年大選期間的電話錄音,阿羅約在電話中涉嫌示意選舉官員舞弊。錄音公布后,全國嘩然。自阿羅約去年6月僅以100萬張選票的優勢擊敗對手費爾南多·波贏得大選后,反對派就一直攻擊她通過舞弊才登上總統寶座。
一名菲律賓政治評論家評價,阿羅約承認竊聽電話錄音中的女聲的確來自于她,這似乎有悖“政治家永遠否認負面傳聞”的常理,存在很大政治風險。
但是,新加坡一家危機評估公司專家評論,阿羅約在保持三周緘默后采取承認態度是經過“非常精確的危機計算”的。在高科技時代,辨別錄音中的聲音并非難事,況且已經有兩家外國專門機構鑒定女聲與阿羅約的聲音極為相似。如果一味否認錄音,只會使阿羅約惹來更多懷疑,如果坦然承認,起碼針對錄音真假的爭議可以告一段落,阿羅約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真誠和坦白賭一賭菲律賓人的寬容之心。在電視講話過后,不少菲律賓人認為,承認這一舉動是平息這場政治風波的良好開端。
在錄音事件之前,阿羅約已經丑聞纏身,她的丈夫被人指稱卷入非法賭博,且言之鑿鑿。為了避免家人的丑聞“火上澆油”,6月29日,阿羅約再次放低姿態,宣布丈夫將遠居國外,為她的政治生涯做出犧牲。宣布這一消息時,阿羅約眼含熱淚,聲音微顫,回顧自己的父親、已故前總統馬卡帕加爾當年對她的訓導──上帝第一,國家第二,家庭第三。
7月8日,一直支持阿羅約的內閣成員發生分裂,10名部長級官員集體辭職并且加入反對阿羅約的陣營,令風雨飄搖中的菲政局更添動蕩。事后,阿羅約通過發言人本耶說,她對內閣成員的"倒戈"感到十分難過,但不會沉迷于悲痛之中,而會盡快重組內閣,保證政府正常運行。
兩天后,菲律賓影響最大的天主教會發表聲明,表示不贊成反對派要求阿羅約辭職的立場,但同時要求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反對派對阿羅約選舉舞弊的指控。菲律賓約有84%的國民信奉天主教,因此天主教會的聲明使菲律賓持續一個多月的政局動蕩出現了緩和轉機。
在得到教會的溫和表態后,阿羅約發表聲明,表示"謙卑的感謝",并承諾會遵從教會的建議,反省自己的道德問題,歡迎反對派對錄音事件的調查甚至彈劾。在整個危機處理過程中,阿羅約盡顯其女性領導人特有的軟性手法和低調姿態,為挽救政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壓之下堅持原則
盡管身陷政治旋渦,但從始至終,阿羅約在三個問題上立場堅定。第一,她承認曾在大選期間因關心自己的票數致電選舉委員會官員,但那是在計票和審票過程結束之后,不會影響選舉結果,所以不構成舞弊行為。
第二,她始終堅持不辭職,特別是在一致支持她的內閣成員、商界人士和包括前總統阿基諾夫人在內的社會名流都"掉轉槍口"后,阿羅約依然端坐浪尖,強調自己在去年大選期間的清白,申明繼續經濟改革的必要以及不辭職的出發點是對國家全局和長遠利益的考慮。"我不會屈服于壓力。"這是她對反對派惟一的回答。
第三,阿羅約一直希望這場政治危機能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解決,所以歡迎反對派與她在國會“對簿公堂”。她表示,尊重菲律賓國民的知情權,允許繼續調查錄音事件,甚至可以提出彈劾案。
1986年推翻馬科斯政府、2001年推翻埃斯特拉達總統,菲律賓人在教會和軍隊支持下曾兩次發動“人民革命”。這種沒有采用國會彈劾或其他憲法手段的“革命”,不僅導致政治動亂,損害國家經濟,而且對改善國家政治制度和解決根本政治弊端毫無益處,反而使菲律賓政局陷入周期循環的動蕩怪圈,越來越得不到菲律賓民眾尤其是中產階層的支持。因此,阿羅約提倡依法行事,要求通過憲法程序解決問題,得到了商界、教會和軍隊等各方面的支持,就連反對派也無法提出異議。
9月6日,菲律賓眾議院以158票同意、51票反對和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以不符合憲法要求為由駁回彈劾總統阿羅約的指控。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