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枯燥危險的軍旅生活令美大兵到處留情,海灣戰爭令不少伊婦女難找如意郎君……
2003年伊戰爆發,戰爭無疑是十分血腥的,它制造了太多的苦難和死亡,可孰料戰火無情人有情,在戰火硝煙至今未盡的伊拉克,美國大兵和伊拉克少女卻頻頻譜寫令人感動的戰地跨國戀曲。戰爭讓很多戀人或夫妻分離,也讓戀人們走到了一起……
2004年8月21日,在美國華盛頓州的一個小教堂里,美國新郎---駐伊美軍預備役士兵羅伯特·霍爾,與伊拉克新娘---一個羅伯特在伊拉克戰場上認識的巴格達庫爾德族姑娘薇薇安·曼蘇爾結成了夫妻。美國大兵素來有著到處留情的傳統,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戀情并不是伊拉克戰爭中惟一的浪漫史。

即將離開伊拉克的霍爾同曼蘇爾道別
*郎情妾意一拍即合
美國士兵的風流成性是世界有名的,在枯燥、危險、高度緊張的駐伊期間,他們不忘憧憬個人幸福;由于兩次海灣戰爭,伊拉克男子有的犧牲了,有的逃到外國謀生去了,伊拉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不少高素質的大齡婦女至今仍未婚,她們也樂于與美國大兵接觸。
被布什政府派到伊拉克征戰的美國士兵,時時面臨游擊隊的襲擊和死亡的威脅。但就是在這個充滿戰亂和死亡威脅的國土,也阻擋不住美國士兵對美好和平生活以及個人幸福的渴望與追求。盡管美國大兵得到過三番五次的警告,不要做這種事。但幾乎每一次戰爭都有外國軍隊與當地姑娘間的幽會發生,美國士兵的風流成性是世界有名的。
在越南戰爭期間,這樣的浪漫達到了極致,有多少越南姑娘與美國大兵發生了關系又生下了孩子?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私生子就說明了一切,這些孩子的父親是美國軍人,母親則是越南姑娘。
因為美國大兵有著到處留情的傳統,這次在伊拉克戰場上也不例外。而對于伊拉克婦女來說,這些"入侵者"卻為她們提供了不少新的選擇。因為在伊拉克,婦女要找一個如意郎君真的好難。這里的習俗是婚姻由父母決定,而且兩個人年紀輕輕就結為夫妻。
海灣戰爭后,伊拉克經濟一直處于崩潰邊緣,許多人間悲劇也由此產生,婚姻的意義變得復雜,它被迫與生活費用聯系在一起。比如,一所房子就可以讓伊拉克人跨越中下層階級的鴻溝。重要的是,由于兩次海灣戰爭,伊拉克男子有的犧牲了,有的逃到外國謀生去了,伊拉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30~40歲的伊拉克婦女是中東國家里受教育程度最高、思想最解放、也最有建樹的婦女,可她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沒有結婚,也對結婚的前景不抱幻想。而伊拉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幾近無政府狀態,所以一些伊拉克婦女有機會陶醉在美國大兵深海般迷人的眼神里便不足為奇了。雖然說伊拉克是個宗教氣氛濃厚、非常傳統的國家,但私下里,一些伊拉克婦女也會討論如何能依靠自己的魅力抓住一個美國男人的眼球。當然了,公開場合是絕不允許談論這類問題的。
*伊婦女背著叛國罪名
在伊拉克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家里,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婦女的戀情幾乎超越了所有的準則。很多伊拉克人對于跨文化的相戀,尤其是與占領者--美國士兵的相戀還是持鄙視態度。
但與美國大兵交往都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何況是約會。裹著白色頭巾的24歲的蘇哈伊爾·阿迪爾說:"我們這里是不允許婦女同陌生男子講話的。這些美國大兵就是陌生人,我們不該和他們談什么。"既然連話都不準說,也就很少與信仰其他宗教的男子約會,更談不上與他們結婚了。可以說,在伊拉克這樣一個保守的文化里,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婦女的戀情幾乎超越了所有的準則。
很多伊拉克人對于跨文化的相戀,尤其是與占領者--美國士兵的相戀還是持反對態度。梅伊·威特韋德是一位坦率的40歲出頭的寡婦,她并不介意再嫁一次。對她來說,找個人做伴,也有了另一個收入來源。但她不贊成嫁給美國大兵。她在巴格達大學從事英語語言研究,她表示:"男人喜歡娶年輕女子為妻,這樣他們就能像制蠟一樣將其塑造一番。我喜歡美國人,但不是美軍,他們是占領者。" 實際上,在同胞們看來,與美國大兵相戀的伊拉克婦女的故事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恥辱。有人指責那些要嫁給美國大兵的當地婦女,說她們是想通過嫁美國人"找一張出國的門票"。更為可怕的是,甚至有些伊拉克人還指責她們背叛了伊拉克,甚至指著她們的鼻子呵斥道:"你竟然跟侵略者結了婚!"
26歲的莎塔·塞米是巴格達穆斯丹塞里亞大學的數學教授,這個大學新張貼的海報(圖片-新聞-網頁)上還在勸告婦女如何著裝。她表示,"我們伊拉克有許多學識淵博而又帥氣的男子。"但她也承認她認識的許多伊拉克大齡婦女因兩伊戰爭而失去了結婚的機會,20世紀80年代的那場戰爭使近100萬的伊拉克士兵魂斷疆場。
一些獨立的伊拉克婦女認為有丈夫總比沒有好。不管戰后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文化背景如何嚴肅,許多婦女還是愿意將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入俗一些。例如,隨著長袍底邊的飄動,便鞋就會露出來。
*美軍方向大兵施壓
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婦女的愛情之路布滿荊棘,必須面對當地傳統和美軍軍規的雙重考驗。頂著壓力結了婚的美國大兵還要苦惱該如何把他的伊拉克愛人帶回美國。
美國士兵說他們除了在檢查站和巡邏時能碰到伊拉克婦女外,很少有機會遇見她們。他們發現自己對許多婦女穿的又熱又黑的聚酯長袍的興趣要大于其他。工作在臨時政府機關附近一個繁忙檢查站的美國第一步兵師一名士兵說:"部隊有規定,不準和伊拉克婦女發生任何關系。但是有時,我確實很好奇,她們中是否有人很多情。"
雖然,不少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婦女相知相愛,但畢竟像霍爾和曼蘇爾這樣能夠順利步入教堂的還是少數。事實上,他們的愛情之路都布滿荊棘,必須面對當地傳統和美軍軍規的雙重考驗。頂著壓力結了婚的美國大兵還在苦惱著如何把他的伊拉克愛人帶回美國呢!為此,2003年8月30日,美國駐巴格達領事特意召開了一次會議。當然,這種會議是不對外公開的。據當時在場的一名聯軍官員說,一名軍隊牧師和一名與伊朗婦女結了婚的美國士兵向其他士兵講述了跨文化愛情的利與弊。但是,聯軍官員拒絕討論已經公開關系的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婦女的愛情。一名女軍官匿名表示,這樣的浪漫關系會讓士兵心煩意亂,而且會危害到伊拉克婦女的性命,因為她們可能被其他伊拉克人認為是叛徒。而且美軍軍規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如果士兵在執行任務時與伊拉克人交往,將受到紀律處罰。
美國軍官說:"我們并不是為了談情說愛來到這里的。我知道士兵們離開自己的家園來到這里,會覺得寂寞和沒有安全感。但我們在這里覺得好的東西,也許回到美國后就不會有相同感覺了。"
*人類渴望和平的愛
有媒體發表了這樣的評論,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姑娘的相愛傳達了人們不希望戰爭的欲望,他們想要的不是殺戮,而是真愛。盡管美軍竭力阻止美國大兵對伊拉克婦女產生感情,但世界媒體還是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駐伊美國大兵的感情發展。有媒體發表了這樣的評論,美國大兵與伊拉克姑娘的相愛傳達了人們不希望戰爭的欲望,他們想要的不是殺戮,而是真愛。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有機會與遙遠的陌生人產生感情的機會,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戰爭另一面原來就是渴望和平的"愛"。
*愛火花,在那一瞬間迸發……
伊拉克當地傳統及美軍規定兩大因素為伊拉克戰場上的浪漫愛情增添了不少哀怨,故事情跌宕起伏,絕對比好萊塢大片的更加扣人心弦。基于此,美國有關媒體的制作人已經全程記錄了個別戀人結合之艱辛歷程,準備把美伊異國情侶搬上熒屏。在觀賞大屏幕前,我們先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