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如果說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內政部長薩爾科奇是法國政壇長期以來的明星大腕,社會黨候選人羅亞爾是人氣陡生的“超女”的話,那么法國民主聯盟主席弗朗索瓦·貝魯則是法國政壇長期以來跑龍套的“配角”。在法國政壇,貝魯出道不可謂不早,但卻很少被關注。不過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目前民眾支持率排在第3的法國民主聯盟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的支持率再次上升,達到20%。得知這一消息后,貝魯公開表示,勝利唾手可得。
貝魯一向以“天將降大任于己身”自居。同時,他又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干家。他是法國政治“第三人”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按照貝魯的理解,“第三人”是指平時表現得無足輕重,甚至有些多余,但又是一個在關鍵時候可以左右局面的人;在政治的斗爭中顯得生機勃勃;雖然飽受同樣的折磨,但卻為了準備每一次大選和咨詢而長期奔波;給人驚奇,就像是一個無法約束的人突然闖入了一場組織有序主題明晰的音樂會。
他的夢想就是從一個不起眼的“第三人”演變成“第二人”,甚至是“第一人”。但是,在法國的總統大選中,政黨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候選人本身。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兩位“溫吞水”式主角希拉克和若斯潘成就了咄咄逼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極右派候選人勒龐。時過境遷,面臨喜歡炒作,嘩眾取寵的其他候選人,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的誠懇質樸的貝魯在2007年的春天似乎已經看到了一絲成功的曙光。
***少年時代表現平平
1951年,貝魯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忠實的天主教家庭,父親是一個勤勞質樸的農場主。少年時代的貝魯表現平平,甚至連說話都有些結巴,更談不上有什么遠大的理想。當同時代的法國年輕人以藐視傳統,挑戰制度為榮時,18歲的貝魯卻選擇了踏入婚姻的殿堂。從此,貝魯忠實地承擔起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時至今日,當許多法國政要被種種緋聞糾纏時,貝魯卻有著一個令人羨慕的和諧家庭:目前,貝魯共有6個孩子和8個孫子(女)。
年輕時的貝魯最大理想或許就是成為一名教師。他雖然參加了富有盛名的法國高等師范學院的考試,但最終還是名落孫山,不得不在一個普通的大學里攻讀了一個教師資格學位,并在畢業后成為一名老師。
接著,他抽時間寫了一部《亨利四世傳》。正是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貝魯找到了今后從政的理念。這本書在法國熱銷,這不僅使他賺了大把鈔票,還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并最終促使他一步步踏入政壇,并選擇加入了中間偏右的黨派法國民主聯盟。法國民主聯盟是20世紀70年代由當時的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創立的一個松散政黨。1981年德斯坦競選連任失敗后,該黨江河日下,到1995年都未能提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
1998年,貝魯當選為該黨主席。2002年,貝魯執意參加總統大選,但在第一輪投票后就慘遭淘汰,一下子跌入了政治生涯的谷底。
但是性格堅韌的貝魯重新崛起。在隨后的法國地區選舉和歐盟議會選舉中,法國民主聯盟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讓貝魯得以卷土重來,再次投入總統選戰中。
法國雖然是一個多黨制國家,但經常是由左派和右派輪流執政,實行中間路線和極端路線的政黨一般難以上臺。不過,政黨支持固然重要,候選人本身也十分關鍵。誠懇質樸的貝魯可能正因為他“平凡”的特點,受到選民的青睞。
一名政治觀察家曾說過:“法國人一般投票選舉議會或地方政府時,看的是政治傾向;但在總統大選中,卻是以人為主的!
看來,即使貝魯最終當不上法國總統,但他無疑能夠左右未來大選的走勢,薩爾科奇和羅亞爾估計要為他傷點腦筋了。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