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有人說,法國歷史上出現過兩個真正的偉人。一位是眾所周知的拿破侖·波拿巴,他憑借一把劍征服西方世界,幾乎統一了歐洲,為法蘭西帝國拓展了疆土,樹立了威望;另一位便是夏爾·戴高樂,他以其堅忍的性格和靈活的手腕,保衛了法蘭西的尊嚴和利益,并為法國在戰后取得大國地位立下了赫赫功勛。沒有拿破侖,也許法蘭西不會被后人稱道;但沒有戴高樂,也許法蘭西將不再被后人記憶。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軍人、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于里爾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當氣焰囂張的德國法西斯鐵蹄踐踏歐洲大陸時,誕生過女英雄貞德的法國,竟然也舉起白旗,貝當政府與德國簽訂了投降的停戰協議。1940年6月18日,倫敦的BBC廣播電臺響起了戴高樂將軍的聲音。他號召法蘭西人民參加“自由的法蘭西”的抵抗斗爭,并向世界宣布:“無論發生什么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戰后,戴高樂曾隱居多年。當法國第四共和國因軍事叛亂搖搖欲墜之際,戴高樂重返政壇力挽狂瀾,制定了新憲法,締造了第五共和國,在法國現代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1966年2月,戴高樂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向世人展示了反對霸權主義,敢于向美國說“不”的倔強形象。
在他第二任總統任期中,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并周游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中國與他有不解之緣
1964年,戴高樂力排眾議,沖破西方反華勢力封鎖和臺灣當局阻撓,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同中國正式建交。這在當時是震撼世界的大事。美國政府曾為此照會法國,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聲稱這有損于“自由世界的利益”。法國政府復照進行了反駁。此后,戴高樂在愛麗舍宮舉行有千人參加的記者招待會,向世界詳盡說明法中建交的重大意義。戴高樂稱頌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有著“比記載的歷史還要悠久”的歷史,建立了“非常獨特,非常深奧的文明”。“這個民族具有充分的勇氣和才智”,“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奮發圖強”。他強調:“中國本身的龐大、它的價值、它目前的需要和它將來的廣闊前途使得它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心和注意。”戴高樂在結束講話時暗指美國說:“目前在觀望的某些政府,遲早會覺得應該仿效法國。”后來的事實完全證實了戴高樂的預言。

戴高樂一生傳奇無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在作戰中受傷被俘,在德國戰俘營中被囚兩年零八個月,其間他6次越獄。1962年戴高樂作為共和國總統曾遭到極端分子的槍擊,座車兩個輪胎爆裂,車上留下14處彈痕,他卻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旋即到機場去檢閱儀仗隊。人們尊敬戴高樂,不僅因為他是一位不屈的戰士,還因為他有高貴的品格。當他辭去總統職務后,人們擔心“將軍靠什么生活呢?他沒有錢。”軍隊負責發放退休金的部門找到戴高樂要一份履歷表,以便讓他領取過去所拖欠的薪水和補貼。戴高樂對此沒有答復。有關方面又想讓他過上“元帥生活”,有舒適的住所,不再為今后生活操心,也被他拒絕了。他選擇了隱居鄉間,回到科隆貝雙教堂鎮度過他的余生。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與世長辭,安葬在科隆貝教堂旁的小公墓里。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