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增兵伊拉克難遂其愿
1月28日,美國軍隊的一架直升飛機在伊拉克中部城市納杰夫以北地區墜毀,濃煙從墜毀現場冒出。伊拉克官員28日說,一架美軍直升機當天在伊拉克城市納杰夫以北被擊落。駐伊美軍尚未證實這一消息。
新華社/法新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月23日,新任駐伊拉克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說,目前伊拉克局勢十分險惡,駐伊美軍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增兵計劃能否奏效,要到今年夏末才能露出端倪。同一天,美國國家情報副總監芬加也表示,美國情報界即將完成的一份關于伊拉克的秘密評估報告認為,改善安全局勢是美國在伊取得成功的關鍵,但報告認為馬利基領導的伊政府難以成功控制局勢。
彼得雷烏斯和芬加的話,令人們對布什總統1月10日宣布的美國對伊拉克新政策的效果,又打上了一個問號。近日,記者走訪了幾位國際軍事問題專家,請他們就伊拉克安全局勢和美國對伊新政策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剜掉“癤子”引發“潰瘍”
事件回放:1月10日,美國行政當局調整對伊拉克政策,內容主要是將向伊拉克增派2.15萬軍人、要求伊拉克政府盡快承擔起更多責任以及尋求美國中東盟友的支持等,并聲稱這是目前解決伊拉克問題最好的方案。
專家觀點: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徐緯地認為,美對伊新政策在加快伊拉克經濟重建、政治和解上的舉措,與去年11月提出的“美在伊制勝戰略”大多雷同,而“制勝戰略”并沒有遏制住不斷惡化的伊拉克局勢。因此,僅在戰役戰術上進行調整,無助于美國取得戰略上的勝利。
美國把維護伊拉克安全穩定、加強社會管理和國家重建等工作看得過于簡單了,認為推翻薩達姆政權就可以萬事大吉,然而這恰恰是戰后伊拉克問題“連環套”的開始。美國犯了可稱之為“經驗主義”的毛病,用當年對付德國納粹黨的辦法對待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使得40多萬曾經參與管理伊拉克的遜尼派人士驟然被拋進失業大軍,很多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中底層黨員和原共和國衛隊士兵還成為受歧視的對象。這必然會造成伊拉克社會的分裂和對立,各派別圍繞伊政治格局重組和利益再分配的矛盾愈加尖銳,幾乎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
形象地說,美軍剜掉薩達姆政權這一美國對中東戰略的“癤子”后,又不斷在傷口及其他肌膚上亂動刀子,反而使伊拉克變成了中東地區的一大片“潰瘍”。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