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詫異:為什么敵人、朋友都恨我們?
遭全世界的人嫉恨是成為帝國的代價。
遭人嫉恨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很少有人比美國人更討厭遭人嫉恨。每次有人問我“他們為什么恨我們”的時候,我都希望有一美元獎勵我能聽到的不同答案。有說那是因為我們的外交政策,或他們的極端主義,或我們的傲慢,或他們的自卑情結等。美國人確實非常討厭不知道為什么他們遭人嫉恨。
最好的解釋是最簡單的。遭人嫉恨是任何一個大帝國都遇到的問題。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非常清楚這種情感。年輕的時候他在英屬緬甸做警官助理,這個經歷在他的小說“射獵大象”中有所描寫。奧威爾接到命令要射殺一頭瘋狂的大象,他突然意識到身后“一張張專注的黃面孔”。“我的頭腦中唯一的想法是如果有任何閃失,那兩千名緬甸人將看到我被追殺,被逮住,被踩在地上,踏成呲牙咧嘴的尸體,像山上的印度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有些人很可能高興地笑起來。
埃里克·布萊爾(Eric
Blair)當時奧威爾的名字,對當殖民地官員的角色應該說是不能做了最好的準備了。他出生在孟加拉殖民地公務員家庭,在伊頓公學受教育,那里學生學習的是不用擔心遭人嫉恨。但是他發現當地人的憤恨是難以抑制的。“最后我走到哪里都能遇見年輕人仇恨的面孔。他們在處于安全距離以外對我怪叫和謾罵,讓我的神經高度緊張。這種感覺讓人困惑和沮喪。”
這樣的感受駐扎在巴格達的美國士兵肯定非常熟悉。
但是誰最恨美國人呢?你可能認為是美國最近攻擊或者威脅攻擊的國家的人。美國人自己非常清楚他們的主要敵人是誰。蓋洛普民意調查詢問當今美國最大的敵人是誰,最近的調查結果是26%的人認為是伊朗,21%的人認為是伊拉克,18%的人認為是北朝鮮。
這些感受是相互的嗎?在某種程度上是的。蓋洛普穆斯林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顯示52%的伊朗人認為美國不友好,但是這個數字比2001年的63%相比下降了。這個數字和約旦,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國感受到的仇恨明顯弱小。三分之二的約旦人和巴基斯坦人對美國持負面看法,沙特人的比例是78%。
這些數字顯示穆斯林世界的矛盾。最恨美國的人不是美國的敵人,而是那些即便不是盟友至少是被美國視為友好國家的人。
不友好的盟友這個矛盾不僅僅限于中東。上星期對于歐洲的美國同情者來說可不是好時候。托尼·布萊爾宣布英國軍隊要從伊拉克撤軍,在美國“波濤”前夕顯然是個不幸的信號。在羅馬,意大利領袖普羅迪(Romano
Prodi)不得不辭職因為他的盟友不同意讓意大利軍隊繼續留在阿富汗或者擴大美國在意大利的軍事基地。反美主義在歐洲根本不是新鮮的東西,但是這里有些新東西出現在了傳統上親美的地方。
早在1999年,美國國務院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83%的英國人對美國持正面看法。但是到了2006年,根據皮尤全球情感調查(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這個比例降到56%。現在的英國受訪者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德國75%,日本69%,都比美國高。這是引人注目的感情上的變化,考慮到英國人喜歡懷舊和對二次世界大戰耿耿于懷的保守傾向,就更說明問題了。最近皮尤調查的英國人認為美國駐扎在伊拉克是比伊朗和北朝鮮更大的對世界和平的威脅。
英國不是唯一感到幻滅的盟友。只有38%的德國人,19%的加拿大人相信美國的外交政策考慮到了別人的利益。讓人痛苦的事實是當美國人被問到那些國家對美國最友好的時候,英國,德國,加拿大是最靠前的國家啊。
1990年代,國務卿奧爾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稱美國是“不可缺少的國家”。今天它即使在朋友的眼中也好像成了“不可辯護的國家”。
奧威爾肯定知道這些。正如英國在統治亞洲的時候受教育的受益人是奧威爾時代最激烈的反對帝國主義者一樣,大英帝國最天然的盟友法國和美國是最不親英國的國家。因為權力不僅讓人腐敗,還讓人孤獨。
畢竟,高處不勝寒是有道理的。
(來源:中華網 作者:耐爾·弗格森 著 吳萬偉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