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合眾為一”五十年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1957年《羅馬條約》誕生以來的50年,歐盟由最初的6個創始國,到如今擁有了27個成員國,地域從西歐延伸至東歐;其形態從胚胎期的煤鋼共同體、發展到經濟共同體,再發展至涵蓋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社會等多領域的共同體,成為當今之世最大的,最具實體意義的超國家機構。
歐盟的出現反映了二戰之后歐洲和世界的幾個趨勢:
其一,它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當邊界成為經濟發展的某種藩籬和桎梏時,歐洲便運用區域一體化的辦法進行了拆除,拆除經濟壁壘之舉后來也漸成一種全球趨勢。
其二,它反映了飽受兩次世界大戰之苦的歐洲所萌發的一種共同安全意識。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歐盟在其內部成功地避免了戰爭,這是一個事實。它證明,運用政治辦法和政治智慧解決國家間的糾紛,是成本最低、效果更好的辦法。
其三,它證明了當今之世區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勢必要求區域治理的一體化,勢必要求某種超國家的建構,勢必要求某種程度和某種意義上的國家主權讓渡。這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合眾為一的過程,但歐洲一體化的步伐不會停止,還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了,盡管它過去經歷了種種挫折和挑戰,今后還要經歷種種曲折。
在人類的社會發展史上,歐盟應具有一種偉大社會工程和社會實驗的意義。在世界各地民族國家形成之后,民族國家成為國際社會的主體,民族國家下一步將如何發展,國際關系下一步將如何演化,歐盟的出現起碼提供了極有意義的啟示。
當今,歐洲的學術界和大學有專門的“歐盟學”,歐盟機構已成為擁有數萬職員的大官僚機構,治理觸角已越過國家,深入地方層級。這種權力和權益的重大調整不是通過強力實現的,而是通過契約和國家自愿實現的,是耐人尋味的政治學和社會學現象。
“合眾為一”是美國建立聯邦制國家的口號,歐洲現在也在走這樣一條“合眾為一”的路,并且是在更多元化、更具多樣性的條件下走這一條路。
(來源:《人民日報》2007-03-23 第07版)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