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對于美國和俄羅斯而言,冷戰的日子也許已經遠逝,但莫斯科與華盛頓現在又開始了另一場戰爭——圍繞衛星導航系統打響的科技戰。
*** 俄挑戰美國全球定位系統
據《紐約時報》4月4日報道,俄羅斯方面宣布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發射8顆導航衛星。這樣,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大功告成。
這一系統最初將在俄羅斯及其鄰近的歐洲和亞洲地區運行,2009年將擴展到全球,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競爭。
*** 軍事意義重大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空軍在20世紀60年代為軍事目的而開發的。1983年,在一架韓國飛機誤入前蘇聯領空被擊落后,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建議將這一系統擴展到民用領域。1993年,美國正式向全球民間用戶免費開放其研發的全球定位系統,并承諾不會中斷服務,甚至外國軍隊都可以使用它。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全球定位系統大顯身手,為美軍實施精確轟炸立下赫赫戰功。這也刺激了它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不過,人們在內心深處總是擔心美國會在危機時刻切斷衛星導航信號。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航天專家安德烈·約寧認為,在若干年內,任何移動的物體,包括飛機、火車、游艇、火箭、乃至人和寵物都將使用導航信號。屆時只依賴美國GPS的國家將陷入一個美國控制下的陷阱。他認為,不要說在戰時,美國在實施經濟制裁時理論上就可以切斷對伊朗和朝鮮等國的導航信號。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可以提供給世界各國另外的選擇——一個不為五角大樓所控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軍事意義不言自明。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此工程非常看重,他上月在一次政府會議上表示,如果要贏得客戶,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網絡必須比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更好更廉價。在出國訪問時,普京也常常談到俄方的這一工程,要求合作和資金支持。盡管美國一直對全世界免費發送GPS信號,但在出售信號接收設備方面卻賺了個盆滿缽圓。
*** 四強逐鹿衛星導航
分析人士認為,一個國家的國防、氣象、金融、新聞、通訊、導航、乃至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將高度依賴衛星導航系統。如果全球只有美國GPS一套系統的話,很多國家會失去安全感。
也正因如此,不僅俄羅斯在發展自己的“格洛納斯(GLONASS)”,歐盟也提出開發“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計劃曾雄心勃勃想超越美國的GPS,但在計劃啟動5年后,各方卻為利益分配問題而內斗不已,開發進程因此而停滯。法國總統希拉克警告說:“放棄伽利略計劃就意味著接受歐洲在太空淪為美國附庸的悲慘現狀。”
在積極參與伽利略計劃的同時,中國也沒有放棄開發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努力。目前,中國已成功將4顆“北斗”導航實驗衛星送入太空,由其組成的“北斗”導航試驗系統運轉穩定、效果良好,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勘探和國家安全等領域彰顯威力。
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在2008年左右將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然后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全世界引路導航。(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