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從4月1日起,俄羅斯將全面禁止外國人從事商品零售,并關閉全國115個大型露天市場。俄政府雖然強調,1月15日到4月1日是外國人撤資緩沖期,外國人在零售市場上的份額會從40%逐步削減到0%,但是許多華商還是要面臨賠本撤離的境遇。
為了短期內把商品盡快銷售掉,來自景德鎮(zhèn)的老陳選擇用低價拋售積壓的瓷器。老陳在莫斯科做瓷器零售批發(fā)生意已經7年了,有自己的一個店面。“瓷器本來就不好搬運,現(xiàn)在只能是賠本處理了。”他說,如果處理不掉,租倉庫存放的成本就更高了。
在俄經營眼鏡行業(yè)的老王說,現(xiàn)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老王已經來莫斯科10年,有自己的公司和職員,并且雇用了不少的俄羅斯人。老王不愿意輕易退出自己打拼了近十年的市場,但是謹慎起見,他還是減少了庫存。
2006年,俄羅斯聯(lián)邦移民局局長羅莫達諾夫斯基在杜馬安全會議上他宣稱,非法勞務給俄羅斯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每年80億美元,并且非法移民活動甚至有為恐怖主義提供資金的可能,治理非法移民要從整頓市場秩序入手。對此中國商人有自己的看法,開中餐廳的文鵬來俄羅斯已經3年了,他認為,就華商本身來說,確實有授人以柄的事,比如說,經營方式本身就具有不合法性。“但是,這不是俄羅斯政府可以多次為難中國商人的理由。這種方式,是前蘇聯(lián)解體后特殊經濟情況決定的,包括灰色清關,真正站在背后操縱的也是俄羅斯清關公司,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卸到中國人身上。俄羅斯市場不可能徹底對中國商人,對中國商品說‘不’!”(重慶晨報 特約記者劉左元 莫斯科報道)
部分華商仍觀望禁售令
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4月1日,引起爭議的俄羅斯禁止外國人經營零售業(yè)的法律開始正式生效。對于這一新法律,許多仍在俄羅斯從事零售業(yè)的華商對此表示憂慮。禁令生效這一天開始,店鋪或是銷售攤點的售貨員都必須是俄羅斯國民。
目前,莫斯科各地的市場共有2萬零售商變成了俄羅斯人,而在各地市場的外國商人則減少了40%。
盡管在法律正式生效之前,由華人經營的許多店鋪或零售商已經易主,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對此持觀望態(tài)度。華商觀望的原因是中俄兩國領導人剛剛就一系列問題達成了一致,其中就包括有關華商在俄羅斯的合法商業(yè)活動。與此同時,俄羅斯商業(yè)部門表示,他們不會在生效日之際采取任何重大行動。(來源:重慶晨報 成漢平)
特寫:揮淚大甩賣 旁人冷眼觀
受“掃地清市”寒流的影響,預計將有10萬在俄華商被迫返鄉(xiāng)。香港《文匯報》記者2006年年底就專程趕赴俄羅斯遠東地區(qū),面對面采訪了正身陷彷徨的中國商人。
2006年的最后一天,在海參崴的街頭,當?shù)厝硕荚诒M情釋放自己的快樂心情。但在冷清的露天零售市場里,大部分的中國商人都沒有休息。為了收回一天1000多元人民幣的市場成本,來自山東德州的孫全偉沒有收攤,他試圖再多賣一些商品。
在當?shù)匾芽?年、擁有兩個主營小型家用電器攤位的孫全偉表示,“現(xiàn)在這里所有人都人心惶惶,一些小露天市場的中國人已經開始撤了……”孫全偉說,如果真不讓干了,就只能回國。旁邊經營手套的劉美彩氣憤地對記者說,一些幸災樂禍的俄羅斯人還聲稱“就等著中國商人揮淚大甩賣”,而她現(xiàn)在手上的存貨還有十多萬元。
正在拆卸自己攤位的趙波,來自黑龍江拜泉縣,他告訴記者,自己拋家舍業(yè)太不容易,不如回國發(fā)展。據(jù)知情人透露,俄羅斯新出臺的法規(guī)讓外國人在俄零售市場上根本無法立足,加上常遭警察刁難,受不了就撤,實屬無奈之舉。(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