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他們此前肯定接受過如何應對這種局勢的訓練。正常講,他們應該怎么做?
約翰·尼科爾:關于這點我無可奉告。在我被俘那會兒,你只能對俘虜你的人說出你的名字、軍銜、編號以及生日。但是這種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新聞周刊》:英國國防部曾一度破例允許15名被俘后獲救的英軍士兵向媒體出售他們的故事。后來又變了,這樣做真的很英明嗎?
約翰·尼科爾:英國國防部一直管得不嚴。這些故事即使不通過這些人的嘴出來,也會通過他們的朋友或者家人的嘴出來,反正總有辦法,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新聞周刊》:他們可以通過出售故事牟利嗎?
約翰·尼科爾:我注意到一些大批判家是那些目前在電視上拋頭露面的將軍和上校。這些人過去也曾寫故事牟利,現在卻跳出來指責別人,而且他們在批評這些年輕的英國士兵的時候,還獲得了電視臺支付的酬勞。這一點相當諷刺,但容易遭人忽視:一位將軍可以出售自己的故事,但一個年輕的水兵卻不可以。
(由于國內反對之聲過多,英國國防部4月9日不得不收回成命,下令禁止曾被伊朗扣押而獲釋的英軍士兵向媒體“出售被扣故事”。
國防大臣布朗發表聲明稱,鑒于目前對扣押事件的調查尚未結束,他們決定不再允許當事人向媒體出售自己的經歷。不過,已經拿到錢簽了協議的士兵不受此規定影響,其他尚在觀望中的士兵卻不能再進行類似的活動。布朗承認,因為國防部此前同意讓15名士兵賣故事賺錢而招致了諸多“非議”。
此前一天,英國媒體爆料稱,15名士兵正紛紛計劃以高價兜售個人經歷給媒體,國防部事后也表達了贊成態度。截至目前,15人當中的唯一女兵費伊·特尼已經以大約8萬英鎊的價格將個人經歷賣給了《太陽報》和獨立電視臺,最年輕的士兵亞瑟·巴徹勒則將獨家采訪權賣給了《每日鏡報》。
消息傳出后,英國上下一片嘩然。包括被扣士兵家屬、部隊官兵和政界人士在內的各界民眾都對此事表示不滿。一些批評者抨擊說,國防部允許士兵賣故事的決定是“駭人聽聞的和可恥的”,無異于拿士兵當宣傳工具。)
《新聞周刊》:你曾因為在伊拉克電視上露面遭到批評嗎?
約翰·尼科爾:因為我當時看上去就像被打過——我確實被威脅處死,我說了他們讓我說的話——我并沒有因此遭到批評。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精神虐待所造成的后果不會遜于肉體折磨。
1991年第一次海外戰爭期間,英國皇家空軍一架飛機被擊落,作為飛機導航員的尼科爾不幸被俘,在將近兩個月的階下囚生涯期間,尼科爾不僅僅要忍受嚴刑拷打,還有被迫在伊拉克電視臺上譴責他自己的行為。
(韓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