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在倫敦的辦公室。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曾在俄羅斯政壇呼風喚雨、一度名列“七大寡頭”之首的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近年來一直在英國流亡,不過他東山再起之心始終未死。別氏日前聲稱,他已經收買了普京的“身邊人”,將以“宮廷政變”的方式暴力推翻其統治。
***倫敦遙控:克里姆林宮將突然“變天”?
據英國《衛報》4月13日報道,現年61歲的別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該報采訪時表示:“我們需要用武力改變俄羅斯的政權,因為用民主選舉的方式是不可能的。沒有武力和壓力就不能促成改變。”當被問及他是否實際上在促成一場革命,他答道:“完全正確。”今年1月,他就曾高調宣稱:“最近一年半的時間,我們準備用武力奪取俄羅斯政權。”
別氏稱,他與俄羅斯政壇上一些能接近普京的“政治精英”保持著密切聯系,他們也認為普京阻礙俄羅斯民主改革、清剿反對派、加強中央集權并無視憲法,損害了俄羅斯的發展。他說:“一部分政治精英與另一部分人發生分歧——這是俄羅斯政權變更的唯一方式。我正在努力推動這一進程。”不過,他并未透漏這些“潛伏”在普京身邊的人的更多信息,因為擔心他們身份曝光會遭到謀殺。
作為普京多年的“死敵”,別氏擁有豐富的“對敵斗爭”經驗。他說,他為這些人提供自己的“經驗和理念”,以及他對“這次行動應當如何運作的看法”。作為擁有8.5億英鎊資產的億萬富翁,除了出力當然還要出錢。他說:“我當然也拿出了實際的行動,主要是資金方面支持。”
***俄方施壓:不安分的“政治難民”令英國為難
針對別列佐夫斯基宣揚的這番“政變”大計,克里姆林宮迅速做出了反應。克宮首席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2日晚綿里藏針地表示:“根據我國法律,別氏發表這種言論應被視為犯罪。他將面臨英國當局的質詢,我們相信倫敦政府絕不會給一個企圖用武力改變俄羅斯政權的人政治難民身份。”
自從英政府批準別氏政治避難的請求后,俄羅斯曾多次表示不滿,而別氏的不安分也令英國當局備感為難。去年,他在接受莫斯科一家電臺采訪時說,他希望看到普京政府被武力推翻。俄羅斯隨后向倫敦提出引渡要求,但未能如愿。根據倫敦地方法院的判決,只要別氏仍擁有政治難民身份,就不能被引渡。
盡管英國政府沒有收回別氏的“護身符”,但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勞在下院發言時曾表示,“鼓動以暴力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政權是不可接受的”,他還警告別氏,如果他繼續信口開河,可能會被剝奪政治難民身份。
然而,別列佐夫斯基顯然有恃無恐,對斯特勞的警告不屑一顧。他說自己對此毫不擔心:“斯特勞不能做決定。一名法官曾告訴我,這不在斯特勞的管轄范圍內。”而且他認為在去年11月的利特維年科案發生后,英國當局更不太可能把他送回俄羅斯。他說:“在利特維年科被毒殺后,今天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涉嫌投毒:利特維年科遭別氏滅口?
于2000年叛逃英國的前俄羅斯聯邦安全總局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2006年11月23日在倫敦死亡。專家在其尸體內發現了大量放射性物質钚-210。今年3月底,俄羅斯總檢察院的兩名調查員就該案對別列佐夫斯基進行了4個小時的質詢,其間英國倫敦警察廳代表在場。
4月1日,俄羅斯RTR電視臺在節目中播放了對一名叫“彼得”的證人的采訪錄像。“彼得”證實,利特維年科在生前曾迫使他聲明自己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派到倫敦暗殺別列佐夫斯基的特工。據“彼得”自己講,他拒絕了這件事,但不知不覺服用了有人在他咖啡里下的精神類藥物,然后神志不清的他最后還是向英國官員做了假證。基于“彼得”的證詞,別列佐夫斯基成功得到英國的政治庇護。
“彼得”的證詞引發了利特維年科是死于別列佐夫斯基之手的猜測。因為根據“彼得”的說法,利特維年科是別氏尋求政治避難過程中的關鍵人物,事成之后,別氏可能對掌握太多內幕的利特維年科實施“滅口”。不過,別列佐夫斯基對“彼得”的說法矢口否認。而英國官員則拒絕對別列佐夫斯基獲得政治庇護的詳情做出披露。
***傳奇鬼才:“七寡頭”時代風光無限
別列佐夫斯基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小有名氣的數學家,20世紀90年代初,“下海經商”成為俄羅斯各階層人士的時髦選擇,他也跳出了清湯寡水的“象牙塔”,一頭扎進油水滾滾的商海。靠著猶太人天生的精明,他通過倒賣汽車挖到“第一桶金”,開了家銀行;再用小錢賺大錢,低價收購“私有化證券”,集中起來換回西伯利亞石油公司51%的股份,并控股俄羅斯航空公司,還收購兩家電視臺、《獨立報》和《星火》周刊的股份。區區五六年時間,別氏就走完了從無產者到億萬富翁的漫漫長路。1997年,在美國權威雜志《福布斯》對全球富豪的排名中,他的個人資產列全球第97位。
別氏的欲望隨著資產一起迅速膨脹。他開始帶著雄厚的資本為自己尋找克里姆林宮的大門。1996年總統選舉前夕,13名財閥在別列佐夫斯基撮合下,聯名支持謀求連任的葉利欽,還恭恭敬敬地為他湊足了3.5億美元的競選經費。別列佐夫斯基稱自己的舉措是蘇聯解體后一種前所未有的投資嘗試,即“在政治領域投資”。
葉利欽連任后,別氏很快成為葉利欽身旁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被任命為俄聯邦安全會議副秘書,地位相當于以前的蘇共中央書記。據說,有一段時期,俄政府內閣部長的升降去留,高層的重大人事變動,都可以感覺到以別氏為首的七大金融寡頭的“無形的手”在起作用。美國歷史學家保羅·克勒布尼爾科夫稱他為“克里姆林宮教父”。
***政治避難:“投資”普京失敗遠遁他鄉
1999年,別列佐夫斯基在促成名不見經傳的前克格勃特工普京繼任總統職務的行動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原以為普京也會像葉利欽一樣對他心存感激,與他保持特殊關系。不過這一次,他的投資失敗了。
普京上任后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他要與寡頭們劃清界限。他在克里姆林宮召見諸位寡頭,與他們約法三章,表示既往不咎,但從今往后,寡頭們只可悶聲發財,不可干預政治。不僅如此,普京還推行了一系列鐵腕政策,開始兌現自己在競選時向選民許下的“消滅寡頭階級”的諾言。
自命“有功之臣”的別氏深感自己“受到了傷害”。于是,他開始利用手中的傳媒工具,猛烈抨擊普京的政策,在車臣、聯邦政府體制、經濟發展等問題上做文章。在公開場合對普京百般譏諷,讓他難堪。特別是在車臣問題上,別氏與政府持完全不同的立場,甚至還向車臣反政府武裝暗中提供經濟支持。這種做法激怒了普京,他開始清查別列佐夫斯基在暴富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這對于普京政府當然易如反掌,哪個寡頭會一身清白呢?
2000年初,俄司法機關指控列佐夫斯基參與了一系列欺詐案,當年7月,他辭去了國家杜馬議員職務,隨即逃亡英國。此前有報道說,他事先得到了利特維年科的通風報信,才得以僥幸逃脫牢獄之災。而另外的幾大寡頭,不是和他一樣亡命異國,就是被關入大牢。
2002年10月,俄總檢察長辦公室以詐騙罪正式起訴別列佐夫斯基及其同伙。同年11月,俄總檢察院要求英國內務部將別列佐夫斯基引渡回俄。英國司法部門從2003年4月開始審理引渡別列佐夫斯基案,但卻止步于當年9月12日,理由是英國做出了為別列佐夫斯基提供政治避難的決定。
***四處活動:打造反普京大本營
逃亡后的別列佐夫斯基依然非常活躍。有點口吃的他曾經這樣放言:“我、我的錢不多,也就三、三五十億美元。但我愿意拿出10億,組建普京的反對黨。”在倫敦的這些年,他“兢兢業業”地承擔著“反普京斗士”的角色。
而且,他真的花了10億美元資助反普京的組織和個人,其中甚至包括車臣的恐怖分子。他在《泰晤士報》、《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英美媒體上刊登廣告,提醒西方國家“不要相信俄羅斯”。在幾個獨聯體國家相繼發生“顏色革命”之后,他歡欣鼓舞地表示:“下一個就是俄羅斯!” 為了爭取俄實現所謂“民主”和推翻普京政權,別氏不止一次說過,應該做出一些“犧牲”。正因為如此,有分析人士將利特維年科之死解讀為別氏的“苦肉計”,以此獲得向普京發起攻擊的借口。
此外,別氏在逃亡后的前幾年仍然掌控著俄羅斯的兩家新聞集團。2003年,他聲稱迫于俄羅斯政府的壓力,他不得不賣掉了公共電視臺、電視六臺和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中的重要股份。不過,直到去年他還控制著俄羅斯著名的《生意人報》。他說,他在過去幾年一直致力于“破壞普京的正面形象”,把他打造成一個危險的反民主人物,并一直通過《生意人報》傳播反普京的理念。
別氏曾說,這幾年來,俄當局曾3次想要暗殺他。為此,他雇來眾多高大強壯的保鏢。每天,他乘坐的黑色高級防彈“奔馳”牌轎車后面,都緊緊跟隨著坐滿保鏢的“羅孚”牌越野車。這個豪華車隊還經常變換司機和行車路線,并極速飆車。不過,別氏似乎對這種提心吊膽的生活樂此不疲,一次次地急于把自己置于政治漩渦的中心。對別氏最新透露的宏圖大計,英國外交部表示,他們不想再對斯特勞去年的表態做出補充。(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