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紐約時報》集束報道中國的藥品與食品不安全之后,普通中國人面臨的難題也終于國際化了。這不由得不讓人感嘆一下世界大同:中國人可以通過看《紐約時報》了解中國的消息;美國人可以吃中國的有毒食品生病。不出意外的是,中國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傳卿作出回應,中國政府“極為關注消費者的安全,當局一直努力工作,以保護產品的質量和人們的健康”。人都是要面子的,這樣表態我也可以理解,雖然承認人人都知道的錯誤也許更有面子。
中國的食品制造商本著眾生平等的思想,不論華夷一視同仁,迫使美國人關心起中國的食品安全來了,這使許多人又生出了希望,以為我們積重難返的食品安全問題終于否極泰來了。這樣其實不好,食品與煤礦不會有安全,這是中國人撫平了多少痛苦才接受的現實,心如止水,該吃的照吃,苦命人爭著下礦,就不必又來勾引了。在我們這個地方,連雷公都玩忽職守,只打小學生,又怎么能指望官員在流淚與譴責之外再增加負擔呢?
美國人保證不了巴格達的安全,也保證不了中國的食品安全。了不起中國的食品生產商采取雙重標準,出口美國的百分之百安全,留在國內的依然下毒——不然利潤從哪里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別人是指望不了的。不做惡的GOOGLE到了中國馬上就開始做惡,充滿生命力的土地呀,就算你沒有撒下卑劣的種子,枝頭一樣會掛滿卑劣。
礦工死難只是礦工的事,官員們不在意,法律也寬容礦主;小販們被打只是小販的事,旁觀的大學生們只想成為光榮的城管隊員,這里面還只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環境與食品問題,其實是沒有任何利益沖突(除了生產商),也沒有階層分化,每個人都要吃喝與呼吸,就算有錢人可以只吃歐美進口的食品,空氣還是只能用國產的,所以它們本應不難建立嚴密的監督體系的。可惜到目前為止,這套體系只存在于話語當中。所以我有時候會放縱自己的人性惡,每當看到有大人物生病過世的消息時,我算算,并不比可憐的食毒百姓活得長,心里竟然有快感呢。當然這點是需要深刻反省的,畢竟人都死了,我要厚道一點。
環境與食品不安全,這當然是負責安全的人將安全賣成了錢,哪怕是他自己也成為不安全的犧牲品。這說明貪腐成為習慣了,手里的權力一定要轉化成金錢。就像那個習慣每天偷肉回家的屠夫,他老婆見他在自家的廚房里切肉,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割一塊藏在袖子里,問他緣由,他才失笑道:沒辦法,偷慣了,手勢就是這樣的。
眾所周知的公共利益都無法保證,那么涉及部分人利益的事情——比如貧困人口——可能就更將遙遙無期了。
(來源:南方報業集團 作者:連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