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麥凱恩(左)和他的競選搭檔、阿拉斯加州女州長佩林在圣保羅舉行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向支持者致意。當日,麥凱恩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接受了美國總統候選人提名。新華社記者張巖攝

8月2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奧巴馬(左)與競選伙伴拜登一起出席競選集會。奧巴馬當天宣布,他已選擇特拉華州國會參議員、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拜登為競選伙伴。新華社/路透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9·11”七周年之際,美國各地又將舉行一系列的紀念活動。美國總統布什將參加在五角大樓舉行的紀念活動,美國國會眾議院預計將通過一項決議案,紀念“9·11”事件七周年,并且誓言捍衛美國人民。在紐約世貿遺址“零地帶”一街之隔的佐高地公園,2751個世貿遇難者的名字將由其親屬及學生念出,人們將以默哀和鐘聲來紀念“9·11”七周年。與往年不同的是,兩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將暫時休戰一天,共同來到“零地帶”,參加紀念活動,并發表共同聲明,承諾保衛國家安全。
人們會對總統候選人的到來表示歡迎,七年來,“9·11”傷痛正逐漸被美國人遺忘,“9·11”遺址正逐漸被新的建筑群取代,而風頭正勁的兩位總統候選人一同參加“9·11”紀念活動可以吸引全國公眾關注,再度喚起人們對“9·11”的記憶。特別是那些遇難者的親屬,他們希望未來的美國總統能在反恐及健康保險方面為“9·11”的遇難者及活著的人們做更多的事。
由22名前政府官員組成的跨黨派研究小組提供的最新報告認為,美國仍處于危險之中,因為布什政府對于防止美國遭到恐怖襲擊所采取的措施成效不大。報告斷言,“對于美國的恐怖攻擊依然真實存在”,恐怖分子手中握有的核子、化學及生物武器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報告呼吁美國再也不能獨善其身,而應與他國合作反恐。
在美國國內,人們對七年來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也在反思,許多人認為,政府在伊拉克戰爭中付出6530億美元、4000多名軍人死亡的高昂代價,至今無法平定伊拉克局勢,而讓本·拉丹仍然逍遙法外,這是反恐政策的失敗。
目前,布什政府也在調整反恐戰略,明年2月前從伊拉克撤出逾8000名戰斗和支援部隊,以及加強在阿富汗駐軍,并同巴基斯坦政府合作反恐、與印度簽訂民用核合作協議,還派賴斯出訪利比亞與卡扎菲會談,都是其調整單邊反恐戰爭戰略的具體體現。而對目前兩位總統候選人來說,如何吸取布什政府的教訓,有效地采取反恐政策,來贏得選民的信任,是未來能否入主白宮的一大關鍵。
許多美國反恐專家認為,在下個10年內,美國遭受恐怖分子核襲擊的可能性為50%,而最樂觀的估計也有10%到20%的可能。下任美國總統的首要任務是阻止“基地”組織或其他恐怖分子對美國進行恐怖攻擊。而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反恐這點上的目標是一致的,而對伊戰,兩人的政策卻大相徑庭,麥凱恩始終是布什伊拉克政策堅定的支持者,而奧巴馬則表示一旦當選,就會盡早從伊撤軍。
目前,最新民調顯示,麥凱恩借著其搭檔佩林的“明星”效應,有反超奧巴馬的趨勢。因此,打好“反恐牌”,強化選民的安全意識,是麥凱恩顯示其外交優勢,保持領先的重要一環。而對于奧巴馬來說,由于美國國內經濟形勢惡化的加劇,使選民的主要關注力集中到經濟議題上,而其原來的反戰王牌有被淡忘的跡象,加上布什政府目前提出的從伊拉克撤軍的計劃,使奧巴馬的支持率領先地位不保,當務之急是如何利用“9·11”重新激起選民的反戰情緒,對奧巴馬來說,在還剩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這是不多的機會之一。(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紐約9月10日電/駐美記者姚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