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號稱“百萬圍城”的紅衫軍,3月12日的頭炮似乎打得不甚響亮。據(jù)當局情報人員披露,真正上街的紅衫軍示威者只有5000至6000人,分布在曼谷市內6個示威地點,自當?shù)貢r間中午12點開始到下午5點結束,雖然沖突、騷亂偶有傳出,但較諸一年前的場面,已算得波瀾不驚。
然而,這也許不過是驚濤駭浪襲來前的平靜:支持前總理他信的絕大多數(shù)是農村貧民,他們遠途跋涉,路途上還需克服重重關隘,未必能在示威當日趕到。紅衫軍已放出話來:周六休兵一天,周日再見,預計屆時“紅海洋”不可避免。
不僅如此,偌大曼谷,已被政治流言搞得人心惶惶。一些人傳聞,紅衫軍自農村用大卡車運來大批臭咸魚和糞蛋,準備作為對付警察和反對者的“秘密武器”,甚至據(jù)說已有人用咸魚“猛轟”過總理府;有人煞有介事地勸阻朋友、同事乘坐出租車,稱紅衫軍會綁架乘客,作為萬一警方扣押示威者時的交換籌碼……一片混亂之中,許多市民搶著囤積水和食物,以便應付可能出現(xiàn)的“長圍久困”,許多企業(yè)、包括聯(lián)合國駐曼谷各機構都開始縮短辦公時間,甚至干脆放假,以免被殃及池魚。
政府和相關部門自然更是高度緊張。軍警嚴防死守自不待言,5萬軍警已經到位;衛(wèi)生部門日前宣稱已備足血漿、氧氣以備搶救之需;教育部宣布無限期推遲初、高中升學考;警察總監(jiān)、國務院已將文件分批打包運離,甚至總理都做好了轉移到應急場所的準備。另一方面,紅衫軍的“后臺老板”他信一面呼吁支持者為“下一代人的民主”浴血奮戰(zhàn),一面以“商業(yè)活動”為由,將3個子女提前召到國外,而紅衫軍中的激進者,則已喊出“3天讓政府下臺”的口號。
“3天下臺”固然不易,但通過街頭抗議逼迫政府下臺,紅衫軍做到過,親現(xiàn)政府的黃衫軍也做到過。紅衫軍在農村影響深厚,人多勢眾;黃衫軍人數(shù)雖少得多,卻在首都曼谷根深蒂固,占據(jù)示威的“主場之利”,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兩派各擅勝場,泰國的政局便如推磨般輪轉不休,忽而“紅里透黃”,忽而“黃里透紅”。
然而這種政治角力的最大受害者,恰恰是泰國和泰國民眾自己。
由于政府始終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不論親他信或反他信勢力組閣,都無法做到長期穩(wěn)定執(zhí)政,也便難以制訂長遠、有效的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嚴重影響了泰國的經濟恢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由于政局不穩(wěn),政治暴力頻仍,國際投資者對泰國投資環(huán)境的信心急遽流失。據(jù)當?shù)孛襟w圈朋友透露,已有至少33個國家發(fā)出旅行警告,提醒本國公民近期不要前往泰國,香港原定赴曼谷的旅行團業(yè)已緊急取消,隨著“圍城行動”的深入,相信這樣的事件將層出不窮,并將持續(xù)打擊消費者的信心和泰國的經濟潛力。
關鍵在于紅、黃兩派非但互不信任、勢均力敵,且對調停、仲裁力量也達不成共識。前者,“黃派”不相信國際調停,認為偏袒他信;“紅派”不相信泰國傳統(tǒng)的兩大調停勢力——王室和軍方,認為偏袒“黃派”。后者,“紅派”不相信司法,此次圍城,正是抗議法院判決剝奪他信一半資產;而“黃派”不相信選票,認為以他信的“卑劣手段”,怎么選也是他們獲勝,即使強行解散他信的政黨,不出幾天他也會變戲法般再搞個新的出來。
這一僵局其實才是曼谷真正的“圍城”:有了這重圍城,現(xiàn)政府即使渡過一劫,一樣會是個跛腳政府;有了這重圍城,紅衫軍即使真的顛覆現(xiàn)政府,同樣難逃“十日京兆”的宿命。
也許,尋求共識、尋求妥協(xié),才是打破曼谷圍城唯一的、共同的出路,但邁出這一步,對紅衫軍、黃衫軍,都絕非易事,因為相對于上街示威,向政治對手伸出手去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氣。
(作者:中國日報網(wǎng)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柳洪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