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谷歌公司有關負責人在博客上稱,該公司數百名郵件用戶受到“網絡釣魚”攻擊,黑客來自中國濟南,受影響的包括一些美國政府官員、“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及外國記者等的郵箱。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谷歌第一次誹謗中國了。
去年1月,谷歌就聲稱“受到來自中國黑客的攻擊”,但至今仍未能拿出任何證據;這回,谷歌將“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列入受害者名單內,有意迎合西方世界對中國政府的負面想象,強烈暗示黑客攻擊是中國政府指使干的,但依然沒有公布發現來自中國境內黑客攻擊的證據。由此看來,谷歌將指責的矛頭指向中國,是無中生有、別有用心、意圖險惡的。
因為,中美之間早有打擊黑客等網絡犯罪的國際合作,已經建立了司法領域的國際合作機制。谷歌若掌握實據,可以訴諸司法解決,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抹黑中國,利用輿論高唱中國威脅論?
谷歌的這些指控非常嚴重,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與谷歌一起展開調查。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國防部最近擬定了首個正式網絡戰略,稱將把來自另一個國家的一切針對美國的“網絡入侵行為”劃分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的網絡入侵將被視作“戰爭行為”,可以使用傳統軍事力量予以報復回擊。不少國際觀察人士認為,谷歌的所謂指控具有極濃的政治色彩,不排除它有借機挑起新的中美互聯網安全爭端的險惡意圖,為美國的網絡戰略找靶子。
如今的谷歌讓人扼腕。曾經領銜創新的互聯網標桿,已經淪為誹謗它國的政治工具;曾經領唱開放共享平等的領袖企業,如今卻背棄了互聯網精神。
其實,谷歌不應該過多卷入國際政治斗爭、充當政治博弈工具,一旦國際風云有變,恐怕會成為政治犧牲的對象,也將會被市場拋棄。
在無序的互聯網上,商業間諜、網絡黑客大量存在,谷歌遭受網絡攻擊恐怕是難免的。其實,中國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來自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數據表明,2010年,中國境內共有451萬余個IP地址的主機被植入木馬,比2009年增長了1620.3%;2010年,境外木馬控制服務器IP數量約有22萬個,2009年增長了34.1%,其中位于美國的最多,占14.66%,較2009年增長57%。
作為國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谷歌應該順應互聯網發展規律,重樹互聯網精神,做一個青史留美名、世人都尊敬的企業,繼續走在創新的大道上,而不要被路邊的荊棘礫石絆住,更不要被海妖塞壬的美妙歌聲所誘惑。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