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說他們是國內(nèi)最優(yōu)秀的樂隊。
樂評說他們的處女專輯是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britpop。
記者說他們采訪時的回答都很"混蛋"。
朋友說他們四人除了成員劉韜以外全都是"不靠譜"青年。
11年出兩張唱片??吹贸鰜?,他們對出名做明星,沒一點興趣。
他們感興趣的,不過是哥幾個無論分開多久,回錄音室里一對琴,"還是那個感覺"……

"愛上搖滾樂以后,一輩子都擱不下。"--果味VC
1996年,北京。當時還讀中學(xué)的幾個熱愛搖滾的男孩聚到一起。樂隊成立之初只是為了以后能讓大家知道他們的音樂,只是為了玩。
2000年正式簽約著名獨立唱片摩登天空,男孩們發(fā)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雙重生命》。無論外型還是音樂的氣質(zhì)都帶著濃烈的英倫風(fēng)范,專輯一經(jīng)推出就成了圈內(nèi)的亮點,儼然成為許多樂迷眼中的下一個"大牌"。
到了2003年5月,樂隊主唱孫凌生以音樂已經(jīng)不再能成為表達內(nèi)心的重要途徑,使其痛苦為由,宣布解散樂隊。在一場傷感隨意的不插電演出中告別了歌迷和朋友,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幾年以后,第二張專集《來自VC的禮物》低調(diào)浮出了水面,專輯的制作更加地精良和充滿靈性。
2006年6月,在簽約張亞東創(chuàng)辦的音樂公司東樂后,樂隊攜新加入的貝司手甄洋亮相新豪運酒吧,依舊是穿著他們喜歡的黑色體恤,直筒牛仔和白色帆布鞋。
你可以說他們漫不經(jīng)心沒心沒肺不講規(guī)則。分分合合之后,他們也許已經(jīng)能更加成熟冷靜地面對自己最心愛的音樂。
此時的北京,潮熱的桑拿天已經(jīng)遠去,略帶清爽的陽光讓人愜意。在一個地下排練場,幾個可愛的大男孩隨意地坐在排練室的地板上,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果味VC接受專訪
(以下采訪中,“孫”指主唱孫凌生,“劉”指吉他手劉韜,“甄”指貝司手甄洋,“楊”指鼓手楊林)
和"所謂的英式"劃清界線
不認為自己是英式的vc卻做出了被業(yè)內(nèi)稱作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brit-pop專輯。不過他們倒是對這些都不以為然,無所謂風(fēng)格也無所謂成不成經(jīng)典。脫胎于中國這樣特殊的音樂環(huán)境卻又自認很少受到中國搖滾的影響,就像他們在《超音速列車》里唱的那樣,宛若一群獨立生命體:身體里流著搖滾的血,長著獨立的魂。
記者:11歲的時候開始接觸搖滾,那個時候適逢"打口"時代,有沒有什么收獲?
楊:高中才有,那個時候還沒有呢,只有一些原裝的磁帶。
孫:1995年后就再也沒聽過"打口碟"了,"打口"挑選余地小,不能完全自己選擇音樂,所以我都是去北京一些地方定需要的碟。
記者:那國內(nèi)音樂對你們都沒什么影響了,是么?
孫:我們都是自己影響自己,聽什么做什么都是自己來決定,自己覺得最酷的音樂就可以了,不會因為外面流行什么就去做什么。
記者:為什么從最初的朋克風(fēng)格轉(zhuǎn)向英式風(fēng)格?
孫:沒有什么風(fēng)格不風(fēng)格的,我們就是玩自己的音樂,1998年就有媒體把我們歸為英式,其實這是不客觀的。
記者:那你們是要和英式劃清界限嗎?
孫:不劃清界限,但是要和所謂的英式劃清界限。我們的風(fēng)格一開始就是很難被歸類的,所以等這張新專輯出來以后,你們就可以看到,最后出來的只能是super vc風(fēng)格。
記者:可是有人把你們第一張專輯定義為真正的第一張英式,你們否認嗎?
孫:不否認,絕對不否認。
記者:那你們到底怎么定義自己的音樂呢?
孫:indie-rock,情緒rock,post-rock。
記者:會有一些借鑒嗎?
孫:不會借鑒,我們是中國第一支提倡indie的樂隊,其他人那個時候還不知道這些玩意呢。
記者:你們近期最想要突破的是什么?
劉:就是想減肥。
記者:你們有沒有想過做成經(jīng)典,比如像平克夫洛伊德那樣?!?br/>
孫:這個時候出不來那樣偉大的樂隊。
楊:其實就是把自己想說的東西寫出來就行了,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