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11月25日,金馬又一個頒獎夜就要來臨。金馬獎向來自以為高明,便是因為選片的范圍最廣,然而評審們的規則卻是年年要變,即使評審人選也是隨意的換來換去,因此每個金馬賽季,都使觀眾有些茫然,隔岸相望,更是執手默然,因為很難有一個平衡的標準。10來個評委,最容易相互影響,于是往年經常有全票或零票發生,非常之不民主,然而他們的程序倒似乎是公開的,大家舉手表決,古希臘城堡式的最后裁決,難免一種自娛自樂的味道。
2006又是一個縮水的賽季,即便勉力維持。兩年前,成龍包機前往,如今則徹底被拋棄在圈外,《新警察故事》其實不如《寶貝計劃》。蔡明亮因為評審們的奚落和偏見,《黑眼圈》堅決退出,而且永不再參與,內地電影《吳清源》,則因為電影出品方的關系,被叫停,使得金馬獎完全失衡。
不能制造新鮮血液的人,是危險的,沒有前途。不能推出電影新人的金馬獎,是無聊的,不再給觀眾希望。失望多年了,今年未必比去年更多。唯獨從數量上看,臺灣地區電影是跌過谷底而緩慢上升了,但數量并不等于質的提高,社會影響力飄渺若無,全部臺灣本地電影的票房絕對沒有金馬獎頒獎當晚晚會上眾位女星身上的靚裝首飾的價格。當電影在臺灣被邊緣化到透明的時候,金馬獎需要反思,躬身自問,如何為電影做的更多。
最佳劇情片 小歌舞講出大情懷
預測獲獎:《如果·愛》
●提名名單:《瘋狂的石頭》、《放·逐》、《詭絲》、《如果·愛》、《父子》
●獲獎理由:本名單中的電影,各有各精彩,風格不一但實力其實接近,也無特別突出之大熱。金馬獎采取報名制度,往往出現滯后一年的現象,《如果·愛》是華語電影的新世界,雖是以遲到的形象參與金馬獎,卻有大好處,在各大電影獎上已經取得各種突破,非常容易獲得慣性表揚,不過也不再有驚艷。多年以來,歌舞電影近乎絕跡,再往前數就是1971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玉女嬉春》。即便在全球范圍內,歌舞電影如今也是很少見的類型,陳可辛的勇氣可嘉。他選擇演員和幕后人員很有一手,劇中及戲中戲雙重角色都和演員有一種美好的回應和對照的關系。導演通過歌舞形式來表現三個角色的痛苦和迷惘,人生必須選擇,帶出一種大時代的莊嚴。放在百年華語電影的大視野上看,《如果·愛》也能做到將小故事講出大情懷的能力,《如果·愛》在華語電影中的地位追隨上述電影,召喚一種電影類型的回歸,延續斷絕經年的香火。
《放·逐》也有一定機會,《黑社會》是銀河第一個十年的集大成之作,真實感強烈,又有相當的象征意味。從風格冷靜而肅殺的香港(《槍火》),再到澳門的《放·逐》,用幾乎同一幫演員再玩另外一種可能,圓熟通達而放浪不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唯大丈夫能真從容。《放·逐》是杜琪峰言志之作,與《槍火》之構成互文關系,另外也摻入對《真心英雄》、《暗花》的情懷。說到底,《放·逐》在講不可能的信任和友誼,如何可能、可信,就是放和逐的本義。但我以為,金馬獎受到現實政治的影響,杜琪峰的意圖過于明顯,澳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臺灣的鏡像地域。
《瘋狂的石頭》在內地獲得爆炸性成功,并且影響深遠,對于內地電影工業是個極大的刺激,但電影具有內地特色的背景、對于經典電影的摹仿,都使得本片不可能獲得評審們的青睞。通過對翡翠的覬覦和守護,凡俗的國人形象得以最真實的體現。幾乎所有角色都操持著自己的口音,他們流暢而清晰的宣泄自己的欲望和苦悶,最終各色賊等都自食其果,并且在其偷竊過程中鬧出極富中國特色的黑色幽默,從而早就一部前無古人的中國黑色電影。本片看似純屬商業電影,但是細節十分寫實,從中國現狀出發,帶出形形色色的原生態人物、事件和情感。《瘋狂的石頭》的出現是意外的,出現在金馬獎提名名單上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