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偉人也有缺點造型過于時尚新人表演生澀。
一部反映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生涯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該劇號稱國內第一部“紅色青春偶像劇”,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初,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青年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由于該劇題材獨特,講述的又是偉人的故事,因此開播沒多久,就引起了觀眾熱議。
劇情爭議毛澤東有弱點?
《恰同學少年》劇名取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劇中塑造了一個真實、有缺點的青年毛澤東。
不過有觀眾提出,前幾集的情節(jié)安排并不符合毛澤東的思想行為,比如毛澤東為買書與書店店員發(fā)生爭執(zhí),把幾個銅錢扔在店員面前,又比如毛澤東為考北京大學,回家向父親要錢等。
對此,該劇編劇黃暉解釋:“我們表現(xiàn)的19歲到25歲的毛澤東,他和普通青年一樣有沖動、弱點!秉S暉透露,該劇劇本創(chuàng)作長達兩年,在搜集資料過程中,了解到青年毛澤東的不少故事,比如他生平的第一次軍事行動——帶了200名學生軍赤手空拳地繳了當時進駐長沙的3000名北洋敗兵的槍,“我們塑造的這個形象是合理的,和中老年毛澤東不同但絕不矛盾。”
風格爭議窮孩子趕時髦?
《恰同學少年》的總制片劉向群曾監(jiān)制過瓊瑤劇,他力求將此劇打造成一部“紅色青春偶像劇”,有觀眾卻對此提出了質疑:“明明是腥風血雨、落后破敗的舊中國,但漂亮的教室,新潮的裝扮,劇中人哪像窮苦的孩子,感覺很假不真實。”
對此,劉向群表示因為該劇在藝術風格上與以往革命題材劇的凝重不同,追求的是青春氣息和書卷味,“在那時,毛澤東等優(yōu)秀青年絕對是站在‘時尚最前沿’的,他們充滿朝氣,接受先進教育,學習西式音樂,熱愛運動,該劇在拍攝風格的處理上絕不輸于現(xiàn)在的青春偶像劇,而思想內涵卻更加深刻。”
角色爭議新演員挑大梁?
《恰同學少年》中的演員全部起用了新人,比如演毛澤東的谷智鑫,演楊開慧的錢芳等。雖然這么做有些冒險,但劉向群表示:“目前知名度較高的演員幾乎都超過了20歲,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加上觀眾對青年毛澤東的形象并不熟悉,所以用生面孔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感覺!
不過因為這些新人表演經驗較少,觀眾并不買賬,尤其是扮演毛澤東的谷智鑫,觀眾指其非但外表不像,還說著一口標準普通話,讓人根本感覺不出他是在演毛澤東。反倒是該劇反一號、毛澤東同學劉俊卿的扮演者高梓淇讓觀眾記憶深刻。劉俊卿求學時期和毛澤東等有著同樣遠大的理想,后來卻變節(jié)投靠了袁世凱。對于觀眾“男主角不像毛澤東”的評價,高梓淇認為可能是谷智鑫壓力過大,表演時產生了無形的束縛。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