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昨晚首演 上座率滿百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很少有一臺話劇的彩排會如此受到關注。前晚,偌大的話劇中心藝術劇院被擠得滿滿當當,以至于站著的、坐在墻角的觀眾散落可見。看彩排的自然就是圈內人占多數,中場休息的時候發現,這場演出更像是一場文藝青年的聚會。搞戲劇的、文學的、當代藝術的,悉數出現。余華和小說《兄弟》的影響力,確實不容置疑。
演出過程更像是一次集體狂歡,整個劇場的人都笑得很high。未必全是對這出戲藝術價值的肯定,但至少從現場效果看,演出還是很成功的。大家抱著各自不同的看戲初衷和期望值來看《兄弟》,得到的感受自然很不相同,甚至呈現出好與壞的兩個極端。但不管怎樣,從昨晚開始首演的《兄弟》,必然會在票房上高奏凱歌,也必然是話劇觀眾大眾化的一次成功典范。
看過小說《兄弟》的人,很自然會把小說和話劇做一個對比,舞臺呈現和他們看小說時的想象是否吻合,成為最重要的看點。而沒看過小說的人,則希望通過話劇完成他們對小說想象的塑造。起點不同,需求不同,但話劇演完后眾人的討論很熱烈,這種自發的觀眾參與是以往的話劇演出很少見的。由于余華小說文本的影響力,在這臺話劇中,話題的焦點始終離不開和小說的比較。
焦點一:劇中人和書里的像不像
李光頭的人選算得上是一波三折,從最早的郭德綱開始,始終很受矚目,也許因為李光頭太深入人心,也太富性格,很多觀眾對他在舞臺上的形象再現懷有期待。
在制作方最終確定徐崢主演后,大部分觀眾對這個選擇感到滿意,不僅因為他的光頭形象,更因為他一直以來喜劇而不乏睿智的戲路,都符合大家對李光頭的想象。雖然徐崢一再強調自己對小說并不喜歡,也表示自己和李光頭這個人物差距很大。但演出結束后,徐崢依然還是全劇最讓人欣喜的部分:腆著肚子的造型,說粗話時的語氣,恰到好處的分寸,徐崢從很多細節都把握住了李光頭這個人物的特點。用他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特浮躁的暴發戶,卻有著可愛和性情的一面。
對于徐崢,之前唯一的懷疑意見是他的匪氣不足。演出之后,也有觀眾在網上說“徐崢的李光頭很有看頭,雖然還不夠大老粗,還不經意流露些上海小男人的味道。”還有觀眾覺得,徐崢極具現場效果的喜劇表演,多少有些取悅觀眾的意味。但大部分觀眾還是對徐崢版的李光頭大加贊賞,認為他準確拿捏住了李光頭那種沒文化,有幾分痞氣,但又內心善良的人物特點,很多觀眾甚至說,“徐崢把這臺戲撐了起來。”
相比李光頭的成功,對宋鋼和林紅的扮演者則存在一些爭議。對于飾演宋剛的曹毅,大部分觀眾的感受是“太老了”。雖然演員的表演還算對路,但是在讀過小說的觀眾看來,實在很難把臺上的“大叔版”宋鋼和小說里年輕英俊的“小生版”宋鋼聯系起來。
飾演林紅的許榕真知名度不小,但她和林紅這個人物氣質上的差異被很多觀眾發現了:“林紅應該是一個挺實際、挺普通、挺典型的小鎮姑娘,但許榕真的表演有些刻意。”在不少觀眾看來,許榕真演的林紅有些過于艷麗,缺少了那個年代的單純氣質,倒是賈紅這個角色演得更貼切。
焦點二:原作的荒誕感表現了多少
除了演員,話劇《兄弟》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舞美,舞美設計劉杏林是當今戲劇界重量級的人物。他在《兄弟》中的嘗試算是“劍走偏鋒”,簡潔并荒誕:舞臺上只放了變形透視的煙囪、婚床、澡堂,就表明了戲劇環境;吊下兩朵夸張放大的向日葵就立刻轉換到了室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結尾時轟隆碾過的火車,未來感的設計和之前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體現著時代交替,又讓宋鋼的臥軌自殺極具震撼力。
該劇的服裝設計也和舞美一樣,有著怪誕的風格,李光頭夸張的浴袍和披風尤其搞笑,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體現余華小說的荒誕描寫。可以看出,該劇的主創對全劇的風格設計還是花足了心思,雖然有觀眾覺得幾個段落之間的風格不夠統一,但基本還是忠實于原著的精神內涵。
編劇對小說語言的保留和發揮頗為成功,現場引人大笑的片斷極多,大多是因為這些經典搞笑的對白。在保留了小說下半部“求愛”、“結婚”、“結扎”、“發財”、“絕交”、“下崗”、“選美”等主要情節之外,話劇還是對小說中一些敏感的內容做了刪改,諸如宋鋼去海南賣“豐乳霜”創業等情節。也因為這些刪改,有觀眾覺得削弱了余華小說中時代變遷給個人生活帶來的巨大荒誕感和殘酷性,“噱頭多于思考,喜劇勝于悲劇”是一部分人的感受。不過,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看一看這部曾經風靡一時的小說是如何被展現于舞臺之上,并能夠在看演出時開心大笑一場,就已經足夠了。
編輯:富文佳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