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huán)球在線娛樂消息:近一段時間,一種名叫《死亡筆記》的恐怖類出版物及其衍生產品在中小學生中廣為流行,《死亡筆記》源自于日本漫畫書,主人公意外撿到死神遺落在人間的《死亡筆記》,發(fā)現(xiàn)只要寫下想要死的人的名字,就會變成現(xiàn)實。

專家指出,這種非法類出版物容易助長孩子們的發(fā)泄欲,導致孩子們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張,還會加深孩子的仇視心理。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李寶中:經過各地嚴格清查,在市面上已經基本難以找到公開銷售《死亡筆記》的現(xiàn)象,但是不法分子又開始將《死亡筆記》的銷售販賣轉移到網上,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嚴重。下一步,全國“掃黃打非”辦將對通過互聯(lián)網販賣《死亡筆記》等恐怖類非法出版物的現(xiàn)象進行重點查處。
全面清查《死亡筆記》等恐怖類非法出版物兩個月來,截至6月11日,全國各地共查繳《死亡筆記》圖書、音像制品、印刷品以及其他恐怖類非法出版物近2萬件,目前市場上已很難見到公開銷售《死亡筆記》的現(xiàn)象。
該書在我國國內最先通過網絡傳播,由動漫愛好者發(fā)布,其相關產品也出現(xiàn)并泛濫,最為暢銷的就是漫畫中可以主宰人生死的道具“死亡筆記本”。
在北京朝陽區(qū)一個流動的漫畫書攤旁,記者買到這套曾“風靡一時”的漫畫書。不可否認,漫畫中能吸引人的情節(jié)很多,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推理,主角之間斗智斗勇的激烈交鋒等等,很吸引人,但通篇都充斥著宿命論和血腥殺戮。這種正邪價值混亂、視生命為游戲道具的灰色故事,如果賣到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手中,會有什么后果?
對《死亡筆記》的查封,在不同層面引發(fā)爭議。百度貼吧一篇反對查封的帖子,跟帖數(shù)竟然達到上百條。
6月13日,記者在北京朝陽新華書店采訪了專門帶著女兒前來購書的程女士。她憂慮地說:女兒在上初二,前段時間見她捧著本書看得津津有味,一看竟是一本叫《鬼吹燈》的恐怖小說。
“我們可以參照美、日等國,建立相應的動漫分級制度,滿足不同年齡人群的精神需要。拿《死亡筆記》來說,如果我們有分級制度的話,可以把它歸入‘限’的范疇,避免未成年人接觸。”《漫友》雜志社社長金城認為,建立動漫產品分級制度,通過行業(yè)自律、民眾監(jiān)督和政府監(jiān)管多管齊下,能夠有效地打擊恐怖類非法出版物。
“查繳《死亡筆記》只是開始。下一步,我們仍將重點打擊這種恐怖類非法出版物”,李寶中對記者說,“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工商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會高密度清查市場,立足于打窩點。教育部、各級網監(jiān)、網管部門也行動起來,構建一道有效的立體防線。與此同時,積極引進優(yōu)秀外來文化作品,著力發(fā)展本土文化精品。兩者結合才是治本之策。”
編輯:瀟瀟
來源: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