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明何茂春:海外華人現狀不可誤讀
[ 2006-06-30 09:57 ]

戴亞明何茂春:海外華人現狀不可誤讀

戴亞明先生(右)和何茂春博士在“清華·環球對話”現場

環球在線消息:編者按 幾天前,加拿大總理哈珀為“人頭稅”歷史事件向全加華人公開道歉。這份遲到的歉意,意義深遠。那么,世界究竟如何看待海外華人呢?此次“清華·環球對話”,我們請世界著名僑領、菲律賓BESTANK集團總裁戴亞明先生與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外交通史》等多部著作的作者何茂春教授就此闡述他們獨到的見解。

·海外華人在政治上會偏袒中國嗎

何茂春:近百年來,盡管一些國家已逐步糾正了某些“排華”、“限制華人”的錯誤政策,華人在當地的境遇得到相應的改善,但此次加拿大總理就歷史問題對華人致歉依然是外國領導人的第一次,影響深遠。此事至少可以說明三點:一是華人社區力量在加拿大已有很大規模;二是當地華人在海外的貢獻得到標志性的認可;三是最重要的,即祖國的崛起直接提升了華人的地位。這是值得稱贊的事件。當前,世界各國對移民的政策并不容樂觀。近年來,美國全面收縮移民政策,歐洲的移民與當地人的矛盾也非常突出。然而,與此同時,各國對華人的看法卻整體上呈現某種寬容的趨勢,比如,尊重華人圈的文化、吸納華人的節日和風俗習慣、逢年過節對華人表示問候等。這的確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戴亞明:這讓我聯想到前段時間所羅門的華僑撤離事件。從封建時代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華人在海外沒有政府后盾,只能靠艱辛勞動在海外勉強謀生。現在情況不同了。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個現實:雖然各國華人情況有所不一樣,在居住國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也隨著客觀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但華人始終演的是配角,并不是主角。更重要的是,近百年來,華人在當地地位的提高,都是通過加入所在國的國籍,成為所在國的國民,在經濟上歸屬所在國而實現的。

以菲律賓的華人為例,在西班牙統治時期,殖民當局限制華人行動,華人都集中在馬尼拉。他們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參與大帆船貿易的進口商,這些人從中國進口商品,然后由西班牙人轉運到美洲去。另一部分是各種行業的工匠和小商販。19世紀開始,華人才被允許到外省各地去,經濟角色一方面作為西方商行的代理商和經銷商,另一方面又是全菲各地經濟作物的收購商。直到上世紀中葉,菲律賓獨立,華商才轉向制造業。近幾十年里,又逐步向工、農、金融、服務業及政界發展。在世界華人最集中、人數最多的東南亞地區,華人的地位變化大多呈現這種趨勢。但是,在如何發揮東南亞華人的作用上,華人幾乎都有一個共識:立足于所在國,立足于東南亞這個地區,認同和加強這種地區意識。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海外華人對中國政府來說,沒有特殊的政治意義。我聽說,有些輿論認為,華人在政治上對中國會有嚴重的偏袒態度,這種揣測并不正確。

何茂春:長期以來,海外華人基本上沒有政治力量可言。中國人有其團結的一面,在任何國家,華人畢竟是一個族群。在沒有外來危機的情況下,他們之間會有一種競爭關系。但是在有外來危機的情況下,他們會自發地組織起來,也會自覺地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

·不能把華人的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何茂春:凡是人可以生存的地方,就有華人。中國很早就向外移民了。但大規模地向外移民還是從唐朝開始的。當時,東西方交流比較順暢,除了避免戰亂和貿易以外,還有弘法、傳道等目的。明末清初,又是一個華人移民的高潮,主要原因是東南沿海的人口激增,土地很有限,朝廷的禁海政策嚴重損害了沿海百姓的利益。很多人背井離鄉到海外去謀生,包括偷渡者、海外貿易的自衛武裝、被中國統治者認為的海匪以及后來政權的前朝遺民。所以,華僑史首先是拓荒史。他們把華夏文化帶到相對落后的地方去。第二是逃難史。當時但凡在國內能生活得很好,都不會移民。第三個是苦力史。這主要從晚清開始,與西方的販奴運動具有差不多的背景。以澳門為中轉站的販運“豬仔”活動中,相當一大部分人被販運到東南亞以及美洲地區。第四是血淚史。華僑被屠殺、被宰割,長期以來得不到封建王朝的支持保護,生活非常悲慘。當然,華僑史還是一部革命的歷史。從清代末年開始,海外華人先是支持辛亥革命,再是支持抗戰,后是回國投資,對祖國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戴亞明:是的,正是這樣,很多人都在評價海外華人的經濟力量,有許多學者把不同時期的華人在當地占有的經濟比重進行統計。這樣的經濟數據,對了解華人的經濟情況和地位,當然有參考價值。但卻也無意中給人造成了這樣一種印象,即華人的經濟是自成一體的整體。可是,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樣。有人估計全體海外華人大約有2萬億美元的資金,差不多中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并總結出類似于“利用好這筆資金如何如何”的結論。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和誤導。權且不說此數據是否準確和可靠,最重要的是,華人的經濟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分散的,不是也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更不是獨立于所在國的經濟體系的整體。華人經濟各自所有、各自經營、各干各的,誰也管不了、調動不了誰。

何茂春:還有一個現象被人們忽視,傳統海外華人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與祖國經濟是互補關系,不少海外華人壟斷中外貿易,扮演中間人的角色。現在,大多中國國內企業都已獲得了外貿權,建立了海外營銷的網絡,過去華人所扮演的中間角色存在的必要性在減弱,轉而與國內企業呈現越來越多的競爭關系。盡管這是國際競爭的正常現象,但至少可以說明,單純強調海外華人經濟實力的貢獻是不全面的。

戴亞明:的確,中國的輕工業產品出口額增長迅速,給華人生產同類產品的工廠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華人的生存能力很強,而且,從整體上看,華人善于形成自己的商業網絡。這使得華人之間的競爭并沒有大到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步。比如,華人工廠倒閉了,但他們還是可以到中國國內投資,然后將產品出口到居住國,這樣,影響就不會很大了。

·中外交流包容性在增強

何茂春:世界各國對華人的看法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北美地區、澳大利亞、東南亞地區。這些國家的華人政策基本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華人有一定政治力量,甚至已擠入上層社會。二是歐洲、非洲等地區,尤其是東歐各國,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移民政策,華人的社區力量弱,基本上還從事著研究、學習或小本生意等職業。在非洲,華人則已成為新一代的拓荒者。

戴亞明: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華人與祖國的認同感是不一樣的。從上世紀中葉開始計算,第一代移民到僑居國后,對中國還有某種情結,存在“落葉歸根”的想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祖國。他們關心中國政局的變化和發展。但很快,“落葉歸根”變成了“落葉生根”,我們這一代很快都在僑居國有了下一代,他們在當地出生,受當地教育,中國對他們來說已沒有印象,很多華人對祖國的認同感也漸漸在消逝。

何茂春:當然,但就移民的原因而言,已大不同于以前了。改革開放以前的數千年里,中國海外移民都是被動的,或避難,或逃荒,或為生計所迫。但現在則是一種自主性、理性的移民,或為創業,或為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活等等,甚至有人只是為了方便出入境,才申請移民國外,獲取他國護照。

國外有人說,中國移民正在造成某種威脅,比如就業。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卻是許多國家對他國移民的共同憂慮,并不僅僅指中國,國人不必過于敏感。而且也要清楚,許多國家對中國的移民存在矛盾心態,一方面是擔憂,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中國移民能夠帶去技術和資金。另外,外國輿論也需要將中國移民與中國政府分開。因為中國政府向來不鼓勵移民,相反,對歸國人士卻偏愛有加,往往將“回國”與“愛國”等同。那些到落后國家拓荒的華人也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國籍。而且,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欲望在減弱。與此同時,外國長期僑居中國的人有數百萬。中國人對他們也越來越包容。這些都是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正常遷徙的表現,也說明中外之間的相互包容性在增強。(此次對話由王文主持,由張冀兵整理)(來源:環球時報)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天天色综合天天|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高清ww|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超级乱淫视频aⅴ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国产一国产二国产三国产四国产五 |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官网在线| 有没有毛片网站|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美女的让男人桶爽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开心色99×xxxx|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一级做a影片爱橙影院| 亚洲精品视频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之老师|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成年男人的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