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英凡

王英凡
環球在線消息: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前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王英凡在第二屆“北京-東京”論壇上表示,中日作為亞洲大國,應該面向亞洲未來,也應該面向世界。對于如何解決中日目前的政治障礙和面向未來,王英凡副主任認為中日之間要加強理解和信任。
記者:王先生,剛剛聽您在第二屆“北京-東京”論壇上的基調演講,您表示,中日之間要建立和加強理解和信任。在提到如何加強理解和信任的問題時,您認為首先要有政治意愿。特別是政治家、國家的決策者們要有政治意愿。記者留意到您講話中提到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主席就中日關系提出了"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方針,這體現了一種政治意愿。但是您并沒有說日本領導人是否有這一種政治意愿,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英凡:中日關系現在面臨困難,中日兩國最高的領導人不能直接對話,這是不正常的,影響很大。胡錦濤主席今年三月會見日本友好7團體時把問題表達得很清楚。日本國內的輿論和政界也越來越感覺到要修好與鄰國包括和中國、韓國的關系。如何克服當前中日關系的困難,使中日關系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需要決策者做出政治決斷,而這當然需要有政治意愿。
我相信日本政治家經過認真的思考,會對中日關系當前面臨的問題找出不負眾望的答案。
記者:現在有一種聲音說美日安保條約其實是針對中國,您也這么看嗎?
王英凡∶美國既要發展同中國的關系,又要進行防范。我認為美日加強安保合作有針對中國的一面。在歐盟對華武器解禁的問題上日本反對解禁的態度就非常明確,這當然有針對中國的一面。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自然包括實現軍事的現代化,但是日本在中國軍費問題上不斷指責,這其實反映出日本對中國政策的不了解和對中國的疑慮,同時也反映出增進中日之間的信任與了解是一個必要的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記者:王先生您曾擔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請您談談您對中美日將來的關系的看法?
王英凡∶我認為舊的思維包括冷戰思維應當放棄,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一個新的思想“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國在處理對美和對日關系的時候都一直遵循這一思想。在兩國關系中應當既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沒有“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思想,雙邊關系的發展不會持久。政治家和決策者應當有這種新的思想,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后來的冷戰,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要用新的思想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上,由于中國的發展,東盟國家會有所擔心,但是由于中國非常注意在交往當中照顧東盟國家的利益,東盟國家確實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受益,認為中國的發展對它們來說是一種機遇。(環球在線駐日特約記者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