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第三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高層論壇”10日在北京召開,論壇執行主席、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副秘書長許寧寧公布了近年來中國和東盟經貿狀況的一組數據與事實:
1、2005年,在東盟的對外貿易中,中國排第4位;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東盟排第5位。按國別來看,中國是越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緬甸的第2大貿易伙伴,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的第3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的第4大貿易伙伴,老撾的第5大貿易伙伴。中國前10大貿易伙伴中,新加坡是第7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是第8大貿易伙伴。
2、截至2005年底,東盟國家在華投資達385億美元,居前3位的國家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中國企業在東盟10國投資設立的非金融類企業近千家。投資領域從加工、裝配和生產性的小型項目擴大到建筑、飯店、電氣、礦業和運輸等行業,投資形式從直接投資發展到技術投資、BOT等多種形式。
3、中國投資東盟國家居前3位的分別是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在新加坡掛牌上市的中資或含中資的企業已達100多家。中國在泰國累計投資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278家。在柬埔寨,近3年來中國連續成為柬埔寨第一大投資國。
4、截至2005年底,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簽訂承包勞務合同總金額達35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2億美元。東盟國家為中國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市場。承包工程涉及電站、橋梁、公路、機場、碼頭、工廠、辦公樓、住宅樓等。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同時也是東盟與其外部組建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又被稱為繼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之后“未來世界第3大經濟體”,擁有18億人口,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6、2005年7月,《貨物貿易協議》開始實施,中國與東盟7000多種產品開始逐年削減關稅。按照自貿區建設計劃,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間絕大多數產品關稅降為零,到2015年,中國與東盟4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間絕大多數產品關稅降為零。
7、2005年,中國和東盟6個老成員國的貿易額占中國和東盟10國貿易總額的92%,中國和東盟4個新成員國的貿易額占8%。
8、2006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15周年。
9、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2004年為1059億美元,2005年為1300億美元,2006年1至8月份為1000億美元。
10、1991年至2005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從近80億美元增長到1300億美元,增長了15倍,年均增長率高達20%,超過了同期中國和東盟各自的對外貿易增長率。
11、1991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5.9%,2005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9.2%。
12、1991年至2005年,中國已和東盟9個國家的政府間成立了雙邊經貿合作聯合委員會,其中中泰、中新聯合委員會為副總理級。中國與東盟建立了農業、交通等8個部長級合作機制。
13、1991年至2005年,中國和東盟將重要合作領域由5個擴大到10個,包括農業、信息產業、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湄公河流域開發、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衛生。(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