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2年2月以來一直增長的日本經濟似乎已進入了轉折期。目前,曾經拉動經濟的企業設備投資出現減速跡象,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只有年率0.8%的低增長。日本國際大學教授宮尾尊弘最近撰文指出,在個人消費沒有增長、內需低迷的現階段,拉動日本經濟的只有出口。迅速增大的亞洲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支撐著日本的外需型經濟。
日本《世界周報》2007年新年合刊刊登了宮尾尊弘這篇題為《受中國影響的日本經濟前景》的文章。文章認為,日本出口的旺盛勢頭主要原因無疑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目前呈現每年兩位數的實際增長,而整個東亞每年也保持近8%的高速增長。因此,毋庸置疑,迅速增大的亞洲需求支撐著日本的出口。
過去,亞洲經濟呈現絕佳態勢是由于大量購買亞洲產品的美國經濟繁榮發展,日本經濟的走勢最終也取決于美國經濟的興衰。因此,人們曾擔心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動向會影響美國整體經濟與亞洲經濟,并最終給日本經濟帶來極大影響。但是,這種情況顯然沒有出現。
美國房地產市場不會陡然崩潰,美國整體經濟至多出現緩慢減速。而且最重要的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各經濟體降低了對向美國出口的依賴,正在由依賴出口型經濟轉向以國內投資為中心的內需型經濟。據稱中國經濟過熱就是由于國內的巨大投資造成的。
因此,左右日本經濟走勢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經濟。目前中國正在進一步實行緊縮政策,遏制國內過熱的投資,預計這一政策將導致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勢頭減緩。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公布的2007年東亞經濟增長預測,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將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降至9.5%;整個東亞的增長率將降低0.7個百分點,降至7%左右。增長放慢的最大原因無疑是中國的緊縮政策。
這種緊縮政策今后無疑還會加強。因為中國長期的超高速增長,給自然資源、環境和社會基礎設施造成了過大的負擔,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今后最應該密切關注的不是美國經濟,而是中國當局的政策以及中國經濟如何作出反應。日本必須坦率地承認受到中國的影響,而且必須考慮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直到現在,日本央行似乎都是以日本更可能受美國經濟左右為前提來制定金融政策。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必須轉變觀念,比以往更加關注中國的經濟動向。
從明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日本經濟現在陷入依賴外部需求的狀態,內需將在什么時候恢復還不得而知。一旦對中國的出口增長放慢或是出現下降,日本經濟將遭受巨大損失。提高利率很可能會給進入轉折期的日本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以更為長遠的眼光來看,正在形成的所謂“東亞經濟共同體”無疑是以中國為中心。比起其他國家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的動向,東亞經濟共同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市場上形成。在這個經濟共同體中,富有經濟活力的中國將主導東亞整體經濟的走勢。(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