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經常以激烈的反美言論吸引世界的目光。最近,查韋斯又“放話”說要給所有愿意公開反對美國的國家提供廉價石油。其實,最近幾年,除查韋斯總統以外,反對美國的拉美領導人并不少見,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也在多種場合批評美國,并說他的當選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噩夢”。此外,拉美普通民眾中的反美情緒更是十分高漲。于是,很多評論認為拉美已經不再是美國“后院”。然而,在筆者看來,事實卻不盡然,對于美國的拉美政策,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
·美國不會因反恐忽視拉美
有人認為,美國因為過度關注反恐和伊拉克問題而忽視了拉美,這也導致了拉美的反美以及政治上的“向左轉”,在筆者看來,這一判斷是值得商榷的。誠然,最近幾年,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不是在拉美,但事實上,在美國的國際戰略版圖中,反恐是關鍵,中東問題是首要,拉美則是基礎。
美國國務院中主管拉美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查爾斯·夏皮羅曾感慨說:“在我35年外交生涯中,美國對拉美的政策經常受到各種各樣的批評。當我們重視拉美時。有人會批評美國干預拉美事務,當我們把注意力移開拉美時,有人會批評美國忽視拉美。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夏皮羅的話固然是為美國對拉美的政策進行辯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不論國際格局發生什么變化,美國是不會忽視拉美的。
在國內問題上,美國離不開拉美的移民,但合法和非法移民的增加也使美國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尤其在中期選舉或總統選舉時,移民政策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難題。白宮和國會在移民問題上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識是顯而易見的:如要解決移民問題,必須贏得拉美國家的大力支持。此外,美國人消費的絕大多數毒品來自拉美。美國政府奉行的反毒政策是“重供給,輕需求”。換言之,美國政府認為,只要遏制了毒品的供給,美國國內對毒品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地下降。為此,美國幫助哥倫比亞等國打擊毒品生產和走私,其成效也十分顯著。
在安全問題上,雖然拉美不是美國反恐斗爭的前沿陣地,但由于拉美在地理上臨近美國,美國不會輕視這樣一種可能性: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恐怖主義組織可能會通過拉美向美國發動攻擊。據報道,當年本·拉登的“基地”組織曾通過巴拿馬等地的離岸金融中心轉移資金。此外,在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三國的“三角地帶”,有一些被美國視為恐怖主義組織的力量在活動,而哥倫比亞的革命武裝力量則早已被美國視為恐怖主義組織。
最近幾年中拉關系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美國的警覺。信奉門羅主義的美國認為,中國對拉美的重視會損害美國在拉美的利益。美國對中國與委內瑞拉、古巴發展雙邊關系尤其感到不安。《華爾街日報》刊載的一篇文章認為, “中國進入拉美時帶去了資金和市場。無怪乎中拉關系發展很快。這一關系(對美國)還沒有產生嚴重的安全挑戰,但中國正在成為美國自己后院中的一個政治上的競爭者……中國在拉美的崛起會使美國為控制非法移民、武器走私、毒品貿易和洗錢而做出的努力變得復雜化,因為中國正在與那些對美國上述努力不太友好的國家進行合作。那些拉美國家可能會利用中國來挑戰美國的霸權。”可見,為了抵御中國在拉美的存在,美國是不會輕視拉美的。
·美國仍有很強控制力
美拉之間確實有不少不愉快,比如:絕大多數拉美國家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美國提出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設想沒有成為現實;卡斯特羅、查韋斯與莫拉萊斯在拉美構建了一個“反美軸心”;巴西等國強烈反對美國的農產品補貼政策;美國看中的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候選人沒有被拉美國家接受。有人根據這些現象得出了拉美不再是美國的“后院”的結論。
然而,這一判斷是欠妥的。雖然最近幾年拉美的反美浪潮此伏彼起,但我們可以用更多的事例說明,美國對拉美的控制仍然很強。例如,委內瑞拉力圖成為2007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努力未能成功,因為有些拉美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并沒有站在委內瑞拉這一邊。又如,在美國的大力幫助下,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有力地打擊了毒品走私,大大縮小了反政府軍的活動領域。美國還千方百計地出謀劃策,使烏里韋在2006年5月的總統大選中成功連任。再如,在美國的干預下,2004年初海地爆發的政治動蕩因阿里斯蒂德總統辭職到海外避難而得到平息。一些國際媒體認為,阿里斯蒂德是在美國的要求下辭職的,也是被美國強行推上飛機后背井離鄉的。
問題的本質是,美國需要拉美,拉美也非常需要美國。美國是拉美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拉美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和先進技術的主要來源地。對于墨西哥、中美洲國家和加勒比國家來說,美國市場和美國的投資可謂其國民經濟的“生命線”。雖然美洲自由貿易區未能建立,但是,迄今為止,已有十多個拉美國家與美國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不久前上臺的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在20世紀80年代與美國針鋒相對,并在1990年因美國“使壞”而在總統大選中失敗。但他仍然表示,“美國-中美洲-多米尼加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尼加拉瓜的經濟發展,他不會使尼加拉瓜退出該協定。被視為左翼政治家的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也同樣希望烏拉圭與美國早日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巴斯克斯總統認為,烏拉圭如能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烏拉圭經濟將受益匪淺。
還應該看到的是,最近幾年,在美國工作的拉美移民匯回家中的僑匯收入在不斷增加。2006年,拉美國家獲得的僑匯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2%,在中美洲國家和墨西哥,這一比重高達10.5%和2.7%。無怪乎有人說:“多么幸運的拉美,雖然離上帝很遠,但離美國很近”。
總之,正如國際上一些評論家所說的那樣,拉美與美國的關系是一種又愛又恨的關系。在各種條件的影響下,有時“愛”的成分多一點,有時則是“恨”的成分多一點。
·“雙大選”不會讓美拉關系發生本質變化
“雙大選”是指2006年11月美國的中期選舉和2006年十多個拉美國家舉行的總統選舉或議會選舉。在美國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大獲全勝。有人認為,20世紀下半葉的美拉關系中,似乎民主黨更容易給拉美國家以好處,如肯尼迪實施了“爭取進步聯盟”,卡特解決了巴拿馬運河問題,克林頓在1994年提出了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倡議。而共和黨或忽視拉美,或使用武力。例如,里根和布什總統分別出兵格林納達和巴拿馬,里根總統還干預中美洲事務,支持南美洲的軍政府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政治格局的這一變化不會給美國對拉美的政策帶來太大影響,美國政府不會放棄“鞏固民主”、“推動經濟發展”和“維護地區安全”這幾個基本原則。
在拉美國家方面,墨西哥、哥倫比亞以及中美洲地區和加勒比地區的大部分國家會進一步發展其與美國的雙邊關系,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等國也會努力尋求雙邊關系的改善。委內瑞拉雖然會繼續奉行反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委內瑞拉完全與美國決裂。事實上,查韋斯上臺以來,委內瑞拉與美國的經濟關系仍然在不斷地發展。美國需要委內瑞拉的石油,因為油輪從委內瑞拉到美國僅需幾天時間,而從中東到美國則要一個多月。對于委內瑞拉來說,由于委內瑞拉的石油以重油為主,而美國擁有冶煉重油的最佳設備,因此,美國是委內瑞拉石油的最理想的出口市場。(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