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本可能淪為中國的一個省!”2月26日,日本自民黨三大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川昭一竟然發出了這樣的奇談怪論,放肆地宣揚“中國威脅論”。少數日本右翼分子經常針對中國問題胡言亂語,這不足為奇,但作為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功訪華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即將訪日的背景下,他發表這種含有敵意的荒唐言論,既違背日本政府立場,也有違當前中日關系的大潮流。中川的話引起了日本各大媒體和世界媒體的關注,安倍晉三27日緊急出面滅火。我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同日嚴詞駁斥了中川的言論,他從國土面積、人口數量和軍費開支等方面用一串數字給日方算了筆賬,日本人均軍費是中國的14倍多。秦剛在反問日方一系列軍事動作真實目的何在的同時指出,“我們不會威脅任何國家,但我們不希望、也不能夠被任何別的國家要挾甚至威脅”。
·臺灣之后是日本?
2月26日、27日,日本媒體紛紛報道了中川昭一的發言,說他26日在名古屋的一次演講中稱,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將來日本可能會被納入中國的勢力范圍。他說:“臺灣(今后)15年出事的話,20年左右的時候,這里(日本)就可能淪為中國的一個省。”他還說,中國進行的反衛星試驗有牽制日本發射情報衛星的意圖:“中國從地上‘嘣’地發一炮,就可以把它打壞,這正是針對日本發射衛星而來的”。他還對中國軍費增長指手畫腳,說:“年增長15%-18%,這還不包括核研究開發經費、武器進口經費。加起來的話,那就更不得了。”他還說:“如果不是想搞霸權的話,就要透明些,用行動來表示。”他說:“日本這一兩年能做的事不多,為了日本的和平和繁榮,我們要認真地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他隨后在國會對記者們說的話也很危言聳聽:“中國現在是在和平崛起,但2010年(上海世博會)結束后,就有可能開始非和平的崛起。”他還稱,“臺灣完全置于中國大陸勢力范圍后,接下來的就是日本。”
對于中川的話,日本媒體顯然表現出了不同態度。共同社的標題是“日本自民黨干部中川昭一公然宣揚‘中國威脅論’”,報道說,自去年秋天安倍訪華以來,日中關系穩步向前,現在自民黨干部發出如此激烈的“中國威脅論”,有可能刺激中國,造成不利影響。《每日新聞》網絡版評論說:中川雖然強調了日本的危機感,但安倍正在構筑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系,如此級別自民黨干部的過激發言會留下陰影。《產經新聞》的標題是“日本是中國的省?中川政調會長對中國軍費增長有強烈戒心”。對于中川的“中國威脅論”言論,日本網民也反應不一。有人說中川一派胡言,認為說過“中國威脅論”的政要不少,但說得這么露骨的,中川恐怕是第一位;有人對日本的未來感到擔心;有的則說日本應改變自立、中立、和平的外交政策。
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作出反應。他在首相官邸說:“以前日本常被比喻為美國的第51個州,所以沒有必要就演講中的一部分詞匯進行議論。”對此,法新社認為這是他在替中川的言論滅火。路透社則評論說:“安倍的支持率最近有所降低,部分原因是他手下幾位大臣的失態,因此他把對中川言論引發的擔心輕輕帶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7日說,首先要指出的是,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國和外部勢力干涉。日方在中日之間三個政治文件中就臺灣問題作出了明確的承諾,“我們希望日方能夠恪守承諾,確保兩國關系正常、健康地向前發展”。此外,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作為一個擁有漫長陸地和海洋邊界線的國家,保持一定水平的國防力量完全是為了維護自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的統一,無可厚非。日本,一個國土面積只相當于中國1/25、人口只相當于中國1/10的國家,卻擁有龐大的軍費。中國的軍費只相當于日本的67%,中國的人均軍費只相當于日本的7%。一個無論是人口還是領土面積都比中國小得多的國家卻維持著如此龐大的軍費,還在不斷地叫嚷“中國威脅論”,“請問其真實目的何在?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秦剛說:“日方總說中國要增加透明度,那么也請日方增加一下透明度,告訴我們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么?日方能否解釋其一系列的軍事動向,包括將中國的臺灣納入日本的周邊有事法案,包括上述涉及臺灣問題的講話,其真實動機何在?”秦剛強調,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有利于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我們不會威脅任何國家,但我們不希望、也不能夠被任何別的國家要挾甚至威脅”。
·日本右翼近來動作頻頻
事實上,中川的論調并不是什么“新話”,日本一本右翼雜志去年就聳人聽聞地稱,“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吞并日本和朝鮮半島”,說“20年后日本會消失”,說什么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政策可能會發生戲劇性變化。不過,類似的話從自民黨的主要領導者嘴里說出來,分量顯然不一樣。中川昭一是日本國會議員,近年來,以發表對華、對朝等過激言論出了名,幾乎是安倍身邊觀點最右的一個。去年朝鮮核試爆后,他反復要求就日本是否可以擁有核武器展開討論。在東海油氣田開發等問題上,他對中國持強硬立場。他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曾公然主張“日本不應與中國締結經濟合作協議”,還干預歐盟對華軍售解禁。中日關系處于低谷時,他竟然稱“中國是個可怕的國家”,還質疑慰安婦問題是否存在。
日本國會親臺組織“日華關系議員懇談會”(這里“華”指臺灣)會長平沼赳夫也是右翼的主力人物,不過因為內部矛盾,他在政壇逐漸被邊緣化。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是右翼人物,他曾好幾次把臺灣說成“國家”,多次說過關于中國增強軍備是“威脅”,但經過一些外交交涉和迫于國內外壓力,最近行動比較收斂。
盡管如此,日本右翼分子近來的動作仍然不少。26日,由日本自民、民主兩黨的年輕國會議員組成的“驗證南京事件真實性之會”開會,有48人參加,對成為南京大屠殺證據的一部分照片進行所謂驗證,并公然稱照片是偽造的。從26日到3月上旬,他們計劃對南京大屠殺的證據照片和資料的可信度進行3次驗證。《產經新聞》認為,其目的是在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日前,在日本內部先進行“理論武裝”和統一認識。另外,日本右翼分子還將于5月發行一部美化日本二戰“神風”自殺式飛行員的電影。劇本的編劇是出了名的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
·胡話會造成多大影響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說,中川昭一代表日本政界一股不愿看到中國崛起和統一的勢力。日本人雖然對中川昭一的奇談怪論見怪不怪,但這樣的言論仍會造成一定影響。首先,在安倍成功訪華和溫家寶總理即將訪日的背景下,他說這番話違反了日本政府的立場,是有敵意的,有違當前中日友好的大潮流。其次,從日本人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習慣看,這些話的確會起到壞作用。日本民眾對抽象問題不愿也不容易理解,對這樣直接的、感性的話卻容易接受。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辭容易引起一般聽眾的共鳴。上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政壇出現右傾化后,日本人對于這樣的言論有種集體的麻木,而且日本人對中國的發展的確有安全上的顧慮,在這種情況下,右翼勢力的誤導會進一步阻礙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楊伯江認為,中川的話反映出日本對中國發展的根深蒂固的戰略危機感。他說,日本有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的發展,日本的外部環境出現了自明治維新以來最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日本明顯感到自己在東亞的地位受到了影響。從某些方面看,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優勢是日本無法取代的,如在地緣上,中國處于亞洲的“四出之地”(地理上能延伸至亞洲大多數區域);在文化上,中國文化的“雜”較之日本文化的“純”更具滲透性。中川的話以極端的方式反映出日本對中國的惶恐不安。日本的民族主義一直存在,上世紀80年代,由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引發美國的打壓,日本民族主義的矛頭指向美國,現在這一矛頭轉向了中國。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確在變得強大。安倍低調處理中川的言論,是因為他不愿讓這樣的言論影響中日關系目前的氛圍。安倍的支持率現在只有30%多,他迫切需要政績來帶領自民黨贏得今年的參議院選舉,他需要外交上的成功,特別是在溫家寶訪日前,他非常不愿看到日中關系節外生枝。(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