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又一次被激化。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30日突然宣布,美國商務部初步決定,將對中國生產的銅版紙產品征收10.90%到20.35%的臨時反補貼稅,并稱這一懲罰性關稅“主要是為了抵消中國政府的出口補貼”。古鐵雷斯說:“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隨著其不斷發展,我們要采取各種手段確保美國能被公平對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這是美國23年來,首次對一個“美國標準下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這種補償關稅。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王新培3月31日稱,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很可能是中美兩國新一輪貿易爭端的開始
王新培表示,美方自1984年起就確定了不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反補貼法的做法,這一做法在美司法訴訟中被確認為判例,且始終未予改變。此次美商務部的初裁決定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明顯與美國內目前仍然生效的法院判例和美商務部的一貫做法不符。美方在堅持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下,不顧中方一再強烈反對,又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這極大地傷害了中國業界的利益和感情,是中國業界不能接受的。
中方指出,美方此舉違背了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通過對話解決矛盾的共識,中方強烈要求美方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并盡快予以糾正。中方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保留維護中方正當權益的任何權利。
法新社4月1日的文章說,由于中國已對美國的這一新政策提出了抗議,這一決定很可能將是中美兩國新一輪貿易爭端的開始。
·將成為其他商品提高關稅的先例這一消息也引來了國際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美國彭博新聞社當天就發表了題為“美商務部用新關稅政策對抗中國”的報道。文章說,該政策已在布什政府內部討論數月之久,美國政府出臺該政策主要是面臨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壓力。“中國執行了20多年出口退稅政策,美國此舉正是為了抵消這一政策的影響。”布什政府此前一直面臨美國企業要求擴大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壓力,這些企業在鋼鐵、紡織品等其他制造領域大都遭遇了中國企業的競爭。文章稱,該決定可能會升級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10.90%—20.35%的稅率還只是剛開始,今后可能會達到平均18.16%。”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也發表了題為“美國利用關稅對中國經濟施壓”的文章。文章表示,美中兩國間創紀錄的貿易逆差成了美國國會里最重要的話題,民主黨強烈要求政府實行更加有力的政策來改變目前的貿易狀況。美聯社的文章說,“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使我們必須采取其他貿易手段來應對。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增加關稅,除了能加深美國對中國貿易的懲罰程度,同時也可以給予美國制造商們更多的保護。”
《紐約時報》的報道則認為,美國對中國銅版紙征收反補貼關稅,很可能會給中美貿易帶來新的格局,其影響可能更加深遠。“正如很多美國業內人士預計的那樣,對這種紙張提高進口關稅,很可能成為今后對中國鋼鐵、機床設備、塑料、家具和其他商品提高關稅的先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表示,該決定是近10年來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邁出的最重要一步,這也會引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進一步施壓。
·美國股市、美元匯率受到影響
隨著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不斷增加,美國政府、國會和部分企業都積極推動對中國實施各種懲罰性關稅,重拳連續出擊。除了對中國紙開征反補貼稅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3月29日也做出裁決,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活性炭產品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聲明,美國將會對來自中國的活性炭產品征收62%至228%不等的懲罰性關稅。
此外,美國部分國會議員還試圖通過立法對中國施壓。美國參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曾經提出,想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全面征收27.5%的懲罰性關稅,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以徹底解決美中貿易逆差問題”,該提案始終沒能獲得通過。今年3月27日,這兩位參議員又聯合參議院財務委員會主席鮑卡斯和前主席格拉斯利,提出了新的懲罰中國的立法提案。此外,眾議員萊恩和亨特還在2月底重新提出公平匯率法案,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人為低估,希望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美貿易最近摩擦頻繁,嚴重傷害了美國投資者的信心,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金融市場波動。上周美國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呈跌勢,降幅約為1%。很多投資者擔心,中美間的貿易摩擦轉化成更嚴重的糾紛,導致美國出口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令通貨膨脹更為嚴重。一些與中國貿易往來較多的制造商,如波音、通用電氣等公司的股票價格承受了巨大壓力。在紐約市場上的中資企業股價紛紛下挫,中國基金也出現了跌勢。
這次新的征收反補貼稅決定一公布,也對美國經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影響”。美聯社的報道稱,美國對中國經濟進行制裁導致美國股市“蕩起了秋千”。在美國宣布要對中國的商品實行新的關稅后,就有專家預測美國的股市會出現下跌,可實際情況比預期更為嚴重。此外,美元在國際市場也出現了貶值的情況,美元與歐元的匯率下降了0.2個百分點。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美國的此項決定還將導致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增大。(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