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政策取向及其對中日經濟關系的影響
目前各種跡象表明,安倍政權的對華政策將基本延續小泉路線,繼續實行“政經分離”的方針。之所以采取這種政策,其主要理由在于:
第一,發展同我國經濟合作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符合大企業壟斷集團的利益。日對我國經濟依賴度越來越高。
第二,維持日本經濟的持續復蘇依然是新政府的主要任務。盡管最近設備投資和居民消費等國內民間需求有所擴大,推動著經濟的持續復蘇,但外需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中國特需曾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過重要的拉動作用,現在又成為支撐日本經濟持續復蘇的主要因素。
第三,安倍晉三已將縮小區域差距和貧富差距作為其執政的綱領之一。今后將采取振興區域經濟以及通過再分配擴大對落后地區和落后人群的財政傾斜等政策。此外,向市場提供豐富廉價的商品以滿足落后地區人群和貧困人群消費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從這種情況判斷,今后則更有可能擴大從我國進口大眾消費品。
應當說,安倍新政府采取維護雙邊經濟合作的政策,將有利于中日經濟關系的健康發展。其實無論誰當權誰執政,只要不采取過分偏激的政策,對雙邊經濟關系的影響都不會太大,而起更直接作用的主要是雙邊的經濟發展需求和經濟發展狀況。日本的經濟復蘇還將持續較長一段時期。一般來說,國內經濟景氣,生產規模擴大,居民收入提高,市場容量增大,進出口貿易也會相應擴大。因此,同最大貿易伙伴的中國的貿易額也會隨之增加。投資也受經濟狀況影響很大,經濟景氣,企業效益上升,資金充足,有利于企業增加對華直接投資。而日本國內經濟景氣,也有利于我企業對日直接投資。可以推斷,今后中日雙邊經濟合作的基本趨勢,仍將是絕對規模緩慢上升,相對比重持續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中日經濟合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可測因素:第一,隨著中日雙邊貿易和投資以及交易領域的擴大,自然會帶來新的經濟摩擦,特別是能源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摩擦。同時,也會加劇中日兩國在家電、鋼鐵等制造業領域的競爭。第二,日本經濟持續復蘇,國內投資前景看好,企業有可能將投資方向轉向國內;第三,在政府的影響下,一些企業從分散風險和經營戰略考慮,也有可能將計劃向中國的投資轉向印度、越南等國;第四,基于各種原因,少數在華日企也有撤資的可能。今年上半年出現的日對華直接投資31%的銳減可能就與上述因素有關。
(作者:張季風 編輯:王晶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