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11日表示,國際社會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外交努力是有效的,和平解決該問題的前景是樂觀的。
翟雋當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介紹了他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對蘇丹為期四天的訪問。他說:“在我訪問蘇丹前后,非盟主席、南非總統、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馬來西亞總理等相繼赴蘇丹做工作,我認為這些外交努力是有效的,前景是樂觀的。從目前的形勢發展來看,我們不主張用施壓和制裁的手段。蘇丹政府已進一步顯示了靈活,國際社會努力的目標也一致。”
他指出,達爾富爾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維和行動和政治進程應平衡推進。達爾富爾自然資源匱乏,貧窮落后,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當地經濟重建和發展。如果經濟得不到發展,生存條件得不到改善,人們對基本生活資料的爭奪還會持續,當地動亂的隱患就難以根治。他呼吁國際社會除繼續向達爾富爾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外,也提供發展援助。
他說,要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維和與政治進程密不可分。如果一方面講維和,另一方面卻支持反對派與政府武裝對抗,這不利于蘇丹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也有悖于國際社會的共識。
翟雋說,通過此訪,他認識到,蘇丹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是愿意同國際社會對話和合作的,這一點在蘇丹領導人的多次講話和蘇丹政府采取的具體措施中都有體現。更為重要的是,蘇方希望有關各方與其進行平等對話,將其作為解決達問題的當事方,照顧其合理關切。國際社會今后應特別注意與蘇丹政府對話的方式方法,以增強做工作效果。
在評論美國可能考慮設立禁飛區和加大制裁力度等措施時,翟雋說,解決問題不能操之過急,況且制裁不一定能起到好作用。
他說,國際社會有責任幫助蘇丹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而不是制造新的問題,激化矛盾,使問題更加復雜。所以中國不主張采取加大制裁等措施,而是希望能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