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就像競爭是體育的基礎一樣,競爭也是商業的精髓。那么,為什么美國制造商要一直抱怨被中國擊敗了呢?美國政治家又為什么要支持這些錯誤的意見呢?美《國民評論》雙月刊網站11日就此刊發一篇署名文章,題為《在你開始抨擊中國之前……》
“一股強勁而危險的力量已出現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它是熟練勞動力的新源泉,讓美國工人喪失了競爭優勢,沒有人知道這股力量讓多少人丟掉了飯碗。由于這股力量,美國承受著巨額貿易赤字。最后,這個家伙還建立了龐大的外匯儲備,大量投資美國政府債券,從而助長了美國的財政揮霍。”
為什么美國政府不采取措施保護我們免受——泰格·伍茲的威脅呢?我是在說中國,但我說的也是當代高爾夫的傳奇人物。看看,中國和泰格·伍茲多像啊。
中國和伍茲都在競爭中取得了成功,也都在累積財富并進行投資。如果你把泰格·伍茲當成一個國家的話,他和中國簡直一模一樣。然而,我們每天都看到一些新的政治努力以保護美國工人和美國經濟的名義壓制中國競爭。那么,保護我們免受泰格·伍茲危害的政策又在哪兒呢?
體育比賽的生命力就在于競爭,職業選手都接受這個前提。那么,為什么美國的制造商要一直抱怨被中國擊敗了呢?我們的政治家又為什么要支持這些錯誤的意見呢?
就像競爭是體育的基礎一樣,競爭也是商業的精髓。競爭有利于消費者,它迫使商家改善產品,保持價格低廉。然而,有人雖然理解這些問題,但當競爭是來自外國時,就仍要搞個特例。為什么要為中國或者說國內外競爭設置不同標準呢?
反對外國競爭者的理由之一是指責外國競爭者“不公平”——他們希望我們買他們的東西,但他們卻不買我們的東西。這種觀點認為,中國正通過累積目前已超過1萬億美元的巨額“貿易盈余”欺騙我們。
但泰格·伍茲從美國買的東西也沒有美國買伍茲的東西多。中國這么做就成了問題,而伍茲或你、我這么做就不成問題了。
我們從中國進口的一部分商品是用我們的出口支付的。我們花錢去買從中國進口的其他商品。但這些錢是我們正大光明地掙來的。中國賣給我們的比買的多并不意味著會產生債務。比如說,你買了一雙耐克鞋,你肯定付錢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會因為這雙運動鞋而欠債。
抨擊中國的人還會說,中國對美國政府債券的投資是“不可持續的”,他們擔心這些債券一旦變現會對美國利率構成沖擊。那么,假設中國用這些錢去買美國商品而不是存起來。這意味著美國生產商將會增加很多利潤豐厚的工作。這些錢不會消失,只會倒幾個手,而新的持有者最后也肯定要拿來進行投資。
也許中國讓許多人擔心,而泰格·伍茲不讓人憂慮的原因在于伍茲是美國人,而中國是外國。那么,如果伍茲不是美國人,你對他的感覺會不同嗎?或者說,你會限制美國人和他做生意嗎?你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很可能是“不會”。你愛看伍茲打高爾夫,連伍茲的競爭對手也清楚他提高了這項運動的水平,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更有利可圖。
那為什么這么多人贊同對中國實施保護主義法律呢?難道不正是這些人喜歡在沃爾瑪買便宜的中國產吐司面包嗎?難道競爭不過中國的美國公司不知道這個新經濟力量的崛起推動了整個全球經濟的發展,并最終讓每個人都過得更好嗎?(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