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貝爾格萊德櫻花路3號曾經是一個像樣的院落,而今卻成了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5月7日早上9點,一場悼念活動在這個中國原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所在地的正門外舉行,60余名中國人穿著黑衣,獻花圈、默哀、弄挽聯、合影留戀,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悲涼的氣息。
“每去一次心情都很難受。”一位在現場的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我們每年都比較重視這個活動,活動舉辦得也挺隆重的。”
悼念的對象是三名來自中國的新聞工作者。1999年5月7日深夜,美國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造成館舍嚴重毀壞,20多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新華社記者邵云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不幸罹難。當時,他們都還在睡夢中。
·無聲的哀思
5月7日上午大約8點50分,連國輝就提前趕到了現場,抓緊時間拍照。《國際先驅導報》駐貝爾格萊德首席記者注意到,“跟去年相比,今年活動要隆重一些。”他說,去年只有4個花圈,而今年有7個。“多出的花圈是幾家駐塞爾維亞的中資機構送的。”
參與人數也比往年增加了許多,除了中資機構代表,“好多新來的華僑聽說了之后也主動來參加。”連國輝介紹說,參與者中主要包括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全體工作人員、中國駐塞爾維亞全體新聞工作者、中國公派漢語教師和留學生代表,以及塞爾維亞華商代表。
悼念活動持續了半個小時,“整個過程非常平靜,沒有人發言。”連國輝說。也許,無聲才是對往生者是最好的哀思吧。
·老館依舊斷壁殘垣
同樣無聲的,還有他們眼前那兩座被美國導彈炸毀的千瘡百孔的小樓。不過,這里已不再屬于中國,“所有權和管制權都交給對方(塞爾維亞)。”因此,悼念活動只能選擇在使館正門前的馬路上舉行。
但這并沒有妨礙中國人前去憑吊的熱情,“許多中國來的高級訪問團,只要到貝爾格萊德都會去那里獻個花圈。”上述那名使館工作人員說。
8年過后,這個記錄著美國霸權主義行徑的地方沒有多少改變,殘垣斷壁中多了許多雜草的痕跡,它還沒有找到新的主人。
按照地理位置來講,“那個地塊屬于黃金地段,屬于貝爾格萊德的新城區,附近有許多工廠和辦公樓。離多瑙河、薩瓦河都很近,環境又非常好。”連國輝說。
之所以一直未轉買給他人,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直到2004年7月,塞爾維亞才排除了遺留在使館地下的一枚未爆炸的炸彈。另外“可能他們自己也沒錢開發,招商上也許又碰到一些困難”。不過,據連國輝了解,塞爾維亞也表示,在處理之前會征求中方的意見。
·新館面積是原來的3.5倍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才是更需要面對的。一個好消息是新的大使館館舍計劃于今年第四季度動工,根據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工作人員介紹,工期約為兩年,力爭在2009年建國60年周年國慶之前交付使用。
“占地面積是原來被炸使館面積的3.5倍。”該工作人員對《國際先驅導報》介紹說,建筑風格帶有中國特色,新館舍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大使館的辦公和對外開展外事活動的條件。而現在,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只能暫時在租的房子里辦公。
中國新使館館舍將建于貝爾格萊德市南部的烏日契卡大街上,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的官邸就坐落在這條街上,“比原來的位置要好,是外交使館比較集中的地方,屬于貝爾格萊德的高檔住宅區。”連國輝說。
2004年年初,中國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署協議,取得了這塊建設新館舍的地皮。國家領導人對于使館建設也給予了很高的重視,據了解,2006年8月,唐家璇國務委員到訪塞爾維亞期間,曾在百忙之中,專程到新館址進行察看,詳細聽取有關情況的匯報。而8年前,使館被炸時,他是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部長。目前,中方正在辦理新館舍建設的市政報批手續。(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