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每星期都溝通蘇丹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聽說你回國后已向一些國家駐華大使館進行了吹風,其中包括美國么?
劉貴今:我是5月21日向美國通報情況的,美國非常贊賞中國在解決達爾富爾問題上所做的努力。但美國還是在5月29日宣布了制裁。實際上,這個制裁在4月份就考慮好了,但是因為聯合國秘書長和中國希望美國給予更多機會來推進和平,所以美國推遲了宣布。但后來美國失去了耐心,認為施壓是蘇丹政府惟一能懂得的語言,所以就單方面宣布了制裁。
《國際先驅導報》:最近布什又揚言美國將采取單獨行動。美國這么做有用么?
劉貴今:美國的制裁是向反對派釋放了錯誤信號。當前,在國際社會努力下,特別是在非盟和聯合國的努力下,達爾富爾地區的政治進程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進展。蘇丹政府也表示了積極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達爾富爾問題的有關各方之間建立互信關系。而美國現在擴大制裁,使建立這種信任關系的努力,使說服反對派加入達爾富爾和平協議的努力受到了負面影響。而且,反對派還可能把制裁理解為對他們支持的一種信號。
《國際先驅導報》:美國經常指責中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不作為,你如何看待美國的指責?
劉貴今: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美國政府、美國國會、美國媒體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中美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有良好和暢通的對話和溝通渠道,我們至少每個星期都在進行這方面對話和溝通。雙方都很了解對方的立場和關切,當然中美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和優先順序上有一些分歧和不同考慮。
美國國會的一些議員不太冷靜,他們說一些極端的話。從美國媒體層面來看,有些媒體追求轟動效應,有些報道不客觀,發出一些無端的指責和評論,無視中國所作的積極努力。
·中國援助有助于減少動亂
《國際先驅導報》:你能談談中國政府向達爾富爾提供援助的情況嗎?
劉貴今:是的。中國已承諾分四批向達爾富爾提供價值8000多萬元人民幣的援助,其中4000萬元已經移交,下一個4000萬正在籌措中。中國提供的主要是實物,如藥品、活動板房、醫療機械、水泵、發電機等。另外中國政府也給非盟維和部隊提供了200萬美元的援助,以后勤物資為主。
《國際先驅導報》:你說過,中國公司在蘇丹的石油合作是正常的能源合作,但是還是被有些媒體和少數政客政治化,這是不是很不公正?
劉貴今:對。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公司迄今為止已經無償捐贈了3300萬美元,主要用來建學校、打井、修路、建醫院等。另外,還為蘇丹石油工業培訓了6000多名技術人員。中國公司在蘇丹的存在,幫助了蘇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有利于從根本上減少動亂的因素。而這種良好的關系,也是中國政府發揮更具建設性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