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今年上半年,在美國,以中國為話題的辯論熱火朝天。在這些辯論中有一派意見認為,中國的崛起造成了美國的衰落,中國是美國發展的威脅。此論實在太離譜,筆者十分不贊同。
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僅以軍費論,2006年的軍費開支幾乎等于除美國以外世界所有國家軍費的總和。但美國國力不如以前也是事實。從深陷伊拉克的泥潭之后,伊拉克成了美國的第二個“越南”。2006年12月8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對伊拉克占領的失敗暴露了美國力量的局限性,該文認為:“由于對全球趨勢的錯誤解讀,布什政府奉行單邊主義,這不僅導致了伊拉克的災難,而且加速了美國的衰落。”
美國“衰落”的更深層表現,是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下降:歐盟的經濟總量已經與美國持平,歐元的成功已經動搖了美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而美國的巨額國際收支逆差已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美國在歐洲的地位也大大下降,自從出兵伊拉克之后,美歐矛盾加劇,至今裂痕并未真正修復。在剛剛舉行的八國峰會上,美國遭到了歐洲盟友的質疑和批評,連布什的親密盟友布萊爾也站在了德國一邊。美國再也不能以歐洲的“恩人”自居,美國的歐洲盟友再也不是惟命是從的小伙計了。
然而,美國一些人沒有認真反省造成美國“衰落”的真正原因,而是找了一個“替罪羊”——中國。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接踵出籠:把軍費開支只有美國9.3%的中國,說成是美國和亞洲的“軍事威脅”,把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的中國說成是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威脅”;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OECD國家平均水平33%的中國說成是世界的“環境威脅”;把儲蓄率極低、借債消費的美國貿易逆差歸結為人民幣匯率太低,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等等。真的如此嗎?越來越多的美國有識之士包括美國財長保爾森都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是美國的機會。的確,如果沒有中國,近10年來美國消費者就得不到6000億美元的開支節省,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工資成本就要上升,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就要下降,美國公司就要失去大量中國訂單,美國就要失去幾百萬就業機會,失去在華投資的巨大機會。沒有中國的合作,朝核危機就不會有像今天這樣的解決希望,許多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就難以解決……
美國“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的國家戰略意識的落伍。美國應該果敢地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拋棄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過時戰略、告別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順應和平與發展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時代潮流,以平等身份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積極援助發展中國家和推動南北合作,與世界各國共同建設一個新的和諧世界。這樣的美國,必然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這樣的美國,才不會被自己的窮兵黷武政策所壓垮,才能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正常發展的重要世界大國。(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沈驥如)(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