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東亞投資面臨三大機遇,其中基礎設施、服務業、環保和節能產業的投資潛力值得關注。中國青年報文章介紹,在日前舉行的一次記者會上,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詳細分析了東亞投資的前景,幷就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吳建民認為中國投資東亞的三大機遇主要表現為:第一,東亞的資金“既多又少”,應該創造渠道,把資金留在本區域內。
有關統計顯示,東亞地區外匯儲備達3萬億美元,其中60%左右流向美國,這其中又有60%左右購買了美國的國庫券。而在民間,各種儲蓄更是高達14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東亞地區又急缺資金,比如說,基礎設施建設今后5年需要1萬億美元,但投到這一領域內的資金卻非常少。
“東亞沒有使區域內的資金得到良好利用!眳墙裾f,“我們投資美國國庫券回報率僅為5%,美國反過來又以11%的回報率把這些錢借給東亞。我們應該創造渠道,把流向國外的錢留在東亞!
第二,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深層次發展需要區域內的投資合作。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后,東亞“10+3”經濟合作迅速發展。如今,區域內國家間貿易已占東亞地區外貿總額的55%。東亞已經成為繼歐盟、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遺憾的是,東亞處于“貿易發展超前、投資合作落后”的狀態。有關專家估計,東亞95%的資金流出本區域,而在區域內的投資每年僅有250億美元左右。與貿易相比,投資合作更具有穩定性,更能夠推動東亞經濟一體化發展。
第三,東亞投資合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全球經濟近年來正處于經濟大發展時代,連續5年保持5%的高增長率。吳建民認為,東亞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和作用大大增強,已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點。按目前趨勢發展下去,東亞經濟發展以及東亞投資合作必將更有力地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吳建民認為,東亞地區投資合作前景廣闊,有三大領域的投資潛力最應受到關注: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是服務業;第三是能源和環保產業。在這些領域,中國有很大的作為空間。(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