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秩序與規則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說中國社會:過去闊綽的人要復古,現在闊綽的人要保持現狀,將來闊綽的人要革新。國際社會何嘗不是如此。
當今國際秩序與規則仍由發達國家主導。這種秩序體現的不僅是政治的不平等,更多的是經濟的不均衡與社會的不公正。這一秩序以及維護該秩序而形成的一系列的規則(如國際組織的運行規則、國際話語規則、貿易規則、資本流動規則、知識產權規則等),構成了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發達國家處于體系的中心(美國則居于核心),新興市場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依次居于體系外圍,最不發達國家則處于體系的邊緣。
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與規則集中體現在“七國集團”(雖有“八國集團”稱謂,但俄羅斯在經濟等諸多重大問題上沒有發言權),“七國集團”的GDP約占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占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約占援助總量的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七國集團”暗箱操作所達成的各類決定,直接或間接影響國際經濟的態勢,包括各類重要商品(含金融商品)的價格(如匯率與利率)走勢,從而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穩定、企業生產與民眾生活。
但是,由于物極必反的“魔咒”,一些發達國家盛極而衰,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社會活力不足,經濟增長持續偏低。與此同時,一些具有獨特資源優勢的后進國家抓住歷史機遇,實現跳躍式發展。此消彼長,從而改變傳統秩序,進而要求修訂國際規則。世界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大國崛起的歷史一再表明這一演變軌跡。如今,新興大國經濟崛起正成為21世紀上半葉世界經濟中一道靚麗風景。這將加速國際經濟關系調整,推動全球戰略格局演進,改變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態勢。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5年新興經濟體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額超過了一半,在世界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70年的20%躍升至43%,能源消耗量已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并持有世界外匯儲備的70%。這意味著新興市場已在諸多方面對發達經濟體正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世界經濟天平”已向新興經濟體傾斜。然而,發達國家憑借傳統權威依舊扮演著國際舞臺的主角,因此未來有關國際規則進而涉及國際秩序的爭斗將愈演愈烈。